圖:蘭州牛肉麵代表了蘭州各民族的多元與共融大公報實習記者郭芷萱攝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郭芷萱、郭梓靖、黎悅知蘭州報道:享譽全國的蘭州牛肉麵,講求的是麵的勁道和湯底,其中蘊含着每一個蘭州人對民族飲食文化的執著。一碗貌似簡單的清湯牛肉麵,對於蘭州人來說不單是價格廉潔美的快餐,更是日常生活的調劑。
蘭州街頭滿是牛肉麵館,總有一家在附近。正宗蘭州牛肉麵可分為圓形和扁形兩大種,麵寬再分為三種細度,圓形中細緻受歡迎,以細為準,再細一檔就是三細,粗一檔就是二細。
來自城市大學的郭頌軒初嘗蘭州牛肉麵,並比較本港麵食區別,「口味明顯比廣東地區的口味較重,加入芫荽蔥、辣椒令味道更香濃,麵條比香港更幼小,吃進口裏時細滑,像直進胃裏一樣。湯底也較香港的入味,聽說是他們會把大量牛骨放進裏邊餚製,及花上大量時間煲煮。這麼正宗的牛肉麵讓我理解到蘭州人對吃牛肉麵的執著。」
據介紹,第一碗蘭州牛肉麵於1915年誕生,最初為了迎合回族人的口味,還是以羊代牛。後來,「牛肉麵」廣泛流傳,不少漢族人不喜羊膻味,為了照顧漢人口味,最終棄羊用牛。時至今日,造麵師傅和店員不受民族所限,「蘭州牛肉麵」也不僅是一道清真菜,而是每位蘭州人每天的家常菜。
清晨六時半,遊走在蘭州街頭,不難發現老人在店前排隊靜候,等待一碗濃郁的牛肉麵。蘭州牛肉麵不僅是一道讓人垂涎欲滴的地方菜,更是代表了蘭州的多元與共融,象徵着百年來種族間和諧共處的一個文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