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烹飪中油溫很難掌控,有經驗的廚師恐怕也多是憑感覺,臨近「雙十一」購物節,前幾天在網上看到商家推薦的一款炒菜鍋,鍋底中央有紅點圖案,低溫時為深色紅點,當油溫達到一百八十攝氏度時,紅點會變成實心全紅色,提示達到了最佳烹飪溫度。對商家的廣告很快即滑走,但記下了以前不知道的一個知識,那就是油溫的健康閾值是一百八十攝氏度,烹飪時超過這個溫度就會產生有害物質,也會損失食材的營養。
有許多數字,我們早已熟悉於心,像體溫不超三十七攝氏度屬於正常範圍,越過這個數值就是發熱,因此會盯着三十七攝氏度這個閾值來適時進行降溫;成人的收縮壓正常值通常應低於一百三十毫米汞柱,舒張壓通常應低於八十五毫米汞柱,兩者如果高於正常閾值便是血壓偏高,需及時干預調整;身體質量指數(BMI)用來評估人體胖瘦程度,體檢結果若超過二十四的閾值,那就是進入了超重的範圍,提示該減肥了。
正常成人的靜息心率不要超過每分鐘一百次,男性的腰圍不要超過八十五厘米,女性的腰圍不要超過八十厘米,泡腳不要超過十五分鐘等等,這些數值是基於大量人群數據統計得出的健康閾值,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統一的生活健康預警標準,一旦指標臨近,便是需要進行調整了。
上面的健康閾值都有科學研究支撐,一些其他數值也有間接的提醒效果。合肥日前推出一款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對單人乘客飛行體重要求不能超過八十七公斤,一位記者因為超重兩公斤而沒有登上航空器進行採訪。為什麼是八十七公斤?這是根據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的機械構造、經濟性與安全性綜合而得出的目前最大承重,它並非每一個人體重的健康閾值,但是要想體驗「空中的士」,八十七公斤卻是對體重要求的安全閾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