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首艘國產航母啟動力測試

時間:2017-08-04 03:16:25來源:大公網

  圖:8月1日,首艘國產航母艦島腳手架拆除,甲板跑道線已初具雛形 /大公報記者宋偉攝

  【大公報訊】據中通社報道: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研製總指揮胡問鳴接受央視採訪時透露,目前國產航母建造進展順利,並已開始了動力系統的測試,相信下月國產航母將提前進入繫泊試驗階段,為未來海上試驗做準備。他還指出,國產航母研製工作涉及532家配套單位,其中非軍工的社會配套單位達412家,充分體現了全國協同和軍民融合。

  第一艘由中國自主建造的航母同時也是中國擁有的第2艘航母,今年4月26日已在大連下水。胡問鳴介紹說,完成下水後,首艘國產航母依然在船廠內進行後續的設備安裝和測試工作。

  下月闖第三關

  胡問鳴介紹說,作為一種大型水面艦艇,航母的建造分為開工、下水,繫泊試驗和海上試驗,以及最終交付部隊4個節點。

  在完成設備安裝後,首艘國產航母將進入繫泊試驗階段,以驗證航母上的設備是否滿足船舶設計等要求,為未來海上試驗做準備。「繫泊試驗開始,也就是說,他的發動機電力供應能夠自主了。我相信下個月能夠提前進入到這個階段。」

  突破焊接難題 工時慳半

  國產航母的研製過程攻克了上百項技術難關。其中,航母的飛行甲板採用的鋼板,強度是普通民用船舶的幾倍,這樣的焊接技術,無法從國外取得。因此,大連重工的焊接團隊進行了上千次的試驗,終於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焊接工作佔航母建造工時的30%,大連重工的焊接工人們以驚人的速度「縫製」出航母的戰甲。最終,國產航母從開建到下水不到26個月,比國外同類型航母建造周期縮短近一半。

  研發人才平均36歲

  航母的建造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胡問鳴介紹說,最高峰時在國產航母上工作的人員超過5000人,而研製人員更是遍布各地。據悉,國產航母研製工作涉及532家配套單位。而其中,非軍工的社會配套單位達412家,比例高達77.4%,其中有國企、民企、高校及科研院所。

  胡問鳴說,這樣的大協同,不僅有效加快了國家製造和研發能力向重點裝備成果的轉化。這些「非軍工」的配套單位也在航母工程的牽引下,實現了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通過航母工程突破的新技術成果,也將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實現應用。

  胡問鳴說,通過首艘國產航母的研發,中國也建立起了一支航母研發的人才隊伍,平均年齡36歲。將來中國發展任何一型航母,乃至任何水面艦艇,都有自主設計、自主建造的能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