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烏蘭毛都草原上的滿族書記

時間:2017-07-24 03:16:20來源:大公網

  圖:蒙古族草原上的滿族書記關忠海   大公報實習記者張可盈攝

  「書記,你皮膚好黑啊,天生就這麼黑嗎?」好奇的香港學子忍不住問道。不待他回答,旁人插嘴,「他剛來的時候可白了!」書記不好意思地咧嘴笑着。他叫關忠海,是烏蘭毛都蘇木的黨總支書記,五年前從政府治安部門調到了這片草原。五年來,這位正黃旗滿族子弟在蒙古族草原上兢兢業業的為牧民服務,烏蘭毛都草原的陽光和風雨在他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為蒙古族幹部翻譯文件

  烏蘭毛都蘇木的蒙古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6%,且毗鄰邊界。關忠海的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保護牧民利益以及調處民間糾紛。「雖然都不是多大的事情,但每天都有,比如夫妻鬧矛盾,家庭財產糾紛等。有時候邊防那邊保護不到,我也得去溝通。此外,還得定期檢查牛羊數量。」關忠海說。

  能解決這些問題的基礎,在於這位滿族書記會說蒙語。「我的母親是蒙古族人,也是蒙語老師,所以我很小就會說蒙古族的話。」正因為精通多種語言,關忠海更加知道蒙漢語言的差異之大,也體諒基層蒙族黨員幹部閱讀漢字文件的困難。每逢上級下達文件和任務時,他都會細心地把漢字文件翻譯成蒙語文件,然後再傳達給黨支部和其他黨員。「我這麼做也是方便他們落實工作。」關忠海說。

  上任五年來,關忠海自認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建立了蘇木區的生態移民點。「以前的遊牧變成了現在的定點放牧,勞力都住在遊牧定居點,他們很難照顧到老人和孩子。」據關忠海介紹,在沒有建立生態移民點之前,牧民的孩子們在離學校近的人家「托學」,兩三個月才能回一次家;老人們看病也很困難,甚至闌尾炎都算十分嚴重的疾病。「我們現在的生態移民點有九棟樓,共有500戶人家,將近2600名老人和孩子住了進去。老人們有集中的醫院看病,孩子們上學也近了,算是解決了牧民們的後顧之憂。」

  近年來,遊牧定居點通上電,看上電視,用上了冰箱,牧民的日子越來越好,關忠海黝黑的面頰也顯得越發紅亮。  

(實習記者 蔣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