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著名策劃人、編劇、詞作家朱海在杭州工作室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為了創作《一張報紙的抗戰》,他已翻閱了百多本書。\大公報記者茅建興攝
【編者按】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聯袂打造的原創音樂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在北京和香港首演,並將在全國巡演。目前話劇劇本創作已經完成,由國家話劇院承擔演出任務。將《大公報》的抗戰歷史搬上舞台,對堅持文化自信和弘揚時代精神,都起到積極作用,觀眾翹首以待。
「一紙風行,承國之重,江山載此,千秋共讀。」著名策劃人、編劇、詞作家朱海在杭州工作室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坦言,「時代給予我機會,能讓我這支筆飛起來。我想寫的話劇是能夠穿越歷史,能夠完整記載一個時代的人物,她就是《大公報》,所以我決心創作《一張報紙的抗戰》。」\大公報記者 茅建興杭州報道
談及這部話劇,擔任編劇的朱海難掩激動,《大公報》吸引他的除了張季鸞、胡政之、吳鼎昌三位報界巨頭外,還有范長江、蕭乾這樣的戰地記者,以及始終秉承「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的辦報宗旨。一家報館,一群文人,一支筆,一張報,從「九一八」事變當年刊出一萬期,到抗戰勝利告捷刊出一萬五千期,堅守「絕不在日寇鐵蹄底下出版一天」的辦報理念,義不受辱,決不投降,不斷南下,六遷其址,一走就是十四年,足跡遍布天津、上海、武漢、香港、桂林、重慶等地,其戰地記者更活躍於東西方兩大世界反法西斯戰場,將「吃下砒霜,毒死老虎」的鏗鏘誓言,化作五千多個日日夜夜。「這是抗戰文化的一次偉大長征,從北到南,這非常不易,我深深為之感動。」
青年看此劇將獲益良多
「《大公報》這十四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構築了這份報紙波瀾壯闊的歷程。我們的創作是將國共兩黨共同抗戰在一部戲裏面同時展開,這是一次新的嘗試,而目前我們的主體創作已經完成。」朱海指出,就是因為有了抗戰的十四年,讓中華民族徹底覺醒,形成了國家和民族的共同意識和精神,從這處意義上講抗日戰爭可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轉折點。「我特別希望在苦難中尋找精神的亮點,在磨難中尋找那種抗爭的意志。《一張報紙的抗戰》公演時,我相信從這個劇裏獲益最大的是今天的青年,是未來的青年,以及一切熱愛和平、願意與中華民族並肩前行的世界各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