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印度藝人在製作紫膠/大公報記者石華攝
【大公報訊】記者石華深圳報道:隨着「一帶一路」論壇在北京召開,今年文博會「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特別活躍。從2015年文博會第一次設立「一帶一路」館以來,參展國家已經從兩年前的15個增加至35個。本屆文博會將原「一帶一路」館升級為「一帶一路」國際館,國際化的程度也進一步提升,印度、埃及帶來了古老工藝,讓人驚嘆;而國外文化創客帶來的黑科技,也賺足了眼球。
「一帶一路」國際館位於7號展館,在印度展區,一位印度手工藝人被團團圍住。他盤膝而坐,手持木棒在爐子上來回翻滾,現場散發出烤焦的氣味。據工作人員介紹,木棒的前端黏的是紫膠,紫膠是一種生活在菩提樹上的甲蟲分泌的樹脂狀物質,用於製造手鐲。
工作人員告訴大公報記者,紫膠手鐲是印度最古老的手鐲,象徵着好運和富足。在印度,女子結婚儀式上會佩戴紫膠手鐲,她們總會在節日的時候購買新的手鐲。
「連圖案都不畫,直接在銅盤上刻畫。」現場觀眾李女士向埃及手工藝人哈桑伸出了大拇指,而哈桑報以微笑。雖然哈桑雕刻的銅盤一個要賣200元人民幣,但依然供不應求。
而英國展區的SGX的軟件,讓人驚嘆外國專家的想法。工作人員對麥克風喊話,屏幕中央的3D頭像根據聲波的變化,同步「對口型」。工作人員稱,傳統方式做動畫,要先做完了再配音,而他們的這項技術,可直接配音,動畫口型實時生成。
「深圳像是連接歐洲和中國的一座橋樑,來到這裏,我感覺像是打開了世界的文化大門。」來自立陶宛的一名參展商說,他這是第四次參加深圳文博會,感覺深圳文博會非常多元和國際化,每一次來深圳都收穫良多。
此外,在深圳文博會大湘西非遺館內,土家織錦、江永女書、瑤族長鼓舞等非遺項目輪番展示,讓人眼花繚亂。其中,以「錦繡湖南、魅力湘西」為主題的大湘西非遺館,共有36個品種、500多件國家級、省級非遺產品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