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專家組對抹香鯨進行解剖,發現「鯨魚寶寶」(圓圖)/大公報記者郭若溪攝
3月16日上午,天色陰鬱。惠州市海洋與漁業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內,一頭重14.18噸、長10.78米的雌性成年抹香鯨在此進行解剖。這頭受傷後迷途的抹香鯨此前在大亞灣深惠海域受困四日三夜,牽動無數人心,縱使深港惠三城聯手接力救援,最終仍無力回天。經專家解剖發現,抹香鯨腹中有一體長2米的雌性胎兒,惜未能存活。據悉,這對抹香鯨「母女」解剖全部完需時半月,解剖後將製作成母鯨表皮、骨骼標本和幼鯨標本,並留在惠州。死因將在一個月內公布。參與解剖的廈門大學生物博物館館長、廈門市水陸生物研究所長童慎漢說,這是世界首例發現抹香鯨胎盤。/大公報記者郭若溪深圳報道
當日上午10時,在巨型吊機的配合下,抹香鯨的肚皮被切開,現場臭氣熏天、血水橫流,但未發生「鯨爆」。解剖現場數十位工作人員同時操作,抹香鯨的皮膚、牙齒、脂肪、肌肉、內臟、血液及乳汁被分檢出來,取樣裝袋。有關專家將耗時數月對抹香鯨開展生理結構、分子生物學、生態及病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分析死因,為保護抹香鯨提供更多科學依據。經初步鑒定,其為一頭哺乳期母鯨,或正在懷孕期。
惠深港專家展開大營救
同日下午,專家在解剖抹香鯨時發現其體內有一個大磨盤狀的胎盤,胎盤內有一體長2米、重221公斤的雌性胎兒。
參與解剖抹香鯨的廈門大學生物博物館館長、廈門市水陸生物研究所長童慎漢說,這是世界首次在解剖抹香鯨過程中發現鯨魚寶寶胎盤,堪稱百年一遇。但胎兒未能成功存活。「死亡的母鯨約5歲,已受孕懷胎約2年,如這次沒出意外,鯨魚寶寶很快就會出生。」
當日傍晚,「抹香鯨」新聞媒體吹風會在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舉行。記者獲悉,這是人類首次對成年抹香鯨進行聲吶採集和測試,也是世界首次發現抹香鯨胚胎,在解剖過程發現亦是首例,意義非常重大。 會上童慎漢表示,世界上還沒有在近岸擱淺後抹香鯨成活案例。抹香鯨整體保持完好,證明救護措施比較得力,所以這次援救也不能說是失敗,惠深港三地為此已作出很大努力。
童慎漢指出,抹香鯨正常懷孕育胎13個月,據此可很好研究母鯨覓食期間的習性,為這一瀕危種群的保護提供極具科學價值的數據與理論。
漁網纏傷非致死原因
在解剖抹香鯨的過程中,專家發現其腸道內有半消化的塑料物質,是否與其死亡有一定關聯?對此,童慎漢表示,抹香鯨在被發現時聲吶系統已經受損,身體狀況亦非常差。但觀乎抹香鯨的表皮比較完整,故初步認為漁網纏傷不足以致死。
惠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鄔剛則表示,已初步計劃在惠東設立專門的抹香鯨科普展廳,向公眾科普宣傳海洋生物保護知識,提升市民的海洋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