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楊超(右)與他老師孫家昶 /大公報記者周琳攝
實驗、理論和計算被認為是認識世界的三個方法。楊超介紹,在很多科學問題上,諸如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宇宙起源等都無法通過前兩者解決,只有通過超級計算去認識。「大機器就是用來算大問題」。
在楊超的導師、中科院軟件所研究員孫家昶看來,這次的獲獎是對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的正名。「以前各方都有意見,大機器這麼燒錢,光電費就不少,到底有什麼用?這次是為了告訴大家,中國超算很厲害,我們鍛煉出的隊伍學會了如何應用它,讓它的翅膀騰飛。」
「技術跟上速度是需要時間的,我眼看着從沒人使用計算機到需要佔座,這說明我們在進步,我們要有信心也有耐心。」在楊超看來,「戈登貝爾獎」零的突破,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超算有了速度和應用的雙重優勢。
孫家昶指出,中國超算不但有用,深潛、航空等很多國之重器都可以運用。「讓不同學科的人都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出高水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