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焦點追蹤/內地預製菜萬億商機 各地搶布局

時間:2025-09-15 05:02:29來源:大公报

  圖:近年,中國預製菜行業發展按下「加速鍵」,有望發展成下一個萬億級市場。圖為2月20日,在廣西興業縣一家企業,工人分裝生產好的預製菜。\新華社

  日前,知名內地企業家羅永浩吐槽內地知名連鎖餐飲品牌西貝菜品「幾乎全都是預製菜,還那麼貴」,呼籲強制餐館註明預製菜使用情況。13日晚,羅永浩微博最新發文稱:「好吧,西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期待預製菜相關的國家法規盡快出台。」14日,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在某個行業群內的表態截圖流出。賈國龍表示:「我應對方式有錯,改。做飯的圍着吃飯的轉,你說咋好就咋辦。」內地媒體紅星新聞從相關人士處了解到,截圖屬實。至此,「預製菜之爭」似乎將走向尾聲。

  然而,關於餐飲行業預製菜的討論仍在發酵。人民網研究院近日發表的《預製菜行業發展報告》(下稱「報告」)指出,預製菜產業有望發展成下一個萬億級市場。各地眾多餐飲企業通過研發預製菜產品、推出預製菜行業供應鏈解決方案等形式搶佔新賽道。其中廣東、福建、浙江、山東、河南、四川、重慶等是具有預製菜規模化產業園區的代表省份。有學者表示,內地企業可借香港內聯外通優勢,布局出海,推動預製菜標準化、國際化、高質量發展。\大公報記者 任芳頡報道

  近幾年,中國預製菜行業發展按下「加速鍵」,數據顯示,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在2026年將達10720億,預製菜產業有望發展成下一個萬億級市場。報告指出,但預製菜口碑褒貶不一,行業面臨一系列難題,如相關標準規範和監管缺失、侵犯消費者權益、專業人才引進和培育、企業「出海」「闖關」和國際市場布局等。《中國食品報》2022年發文《預製菜 下一個萬億元級產業》指出,「萬億風口」下各類企業一哄而上,帶來同質化問題,導致部分企業陷入惡性競爭,通過降低質量換取利益,食品安全也就無從保障,甚至破壞整個行業的口碑。

  建立加工流程和參數標準

  對此,報告提出一系列建議。在立法層面,倡議建立健全一套系統性的生產管理全過程標準化體系,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可加快制定預製菜國家標準,明確市場准入門檻、原料標準、加工技術規程、包裝標識、產品質量標準及相關的生產經營衞生規範等,形成標準化的加工流程和工藝參數,從而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預製菜行業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說,預製菜產業所涉及的產業鏈上中下游,都應完善相應的生產標準。比如產業鏈上游應制定適合預製菜加工的食材標準、種養技術規範,注重農產品的食用質量、營養品質等內在要求,產業鏈中游要明確預製菜原料採收、保鮮和初加工技術規程和方法標準,產業鏈下游則需完善預製菜細分品類的產品標準、服務標準、質量評價及檢測方法等。

  在商業層面,報告認為,預製菜相關企業應把好標準與檢測雙關,解決食品安全和口味等消費者需求痛點外,還應重視品牌和聲譽管理,及時回應群眾訴求,加強公共溝通,保障消費者權益,以誠信經營贏得客戶。如企業必須當好防範食安風險的第一把關人,嚴格把控產品的生產、加工、存儲等,提高消費者信任度。此外,可從科技研發、人才培養、產品創新、營養搭配、種類豐富等多維度加強投入,提升消費群體滿意度。

  借港出海 打造國際品牌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貿易與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表示,隨着消費觀念和消費模式的升級,預製菜已成新的消費潮流,為家庭節省了烹飪時間、降低了食材成本的同時,也催生出新的產業形態與就業機會,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香港市場人口密度高、生活節奏快、居住空間小,對預製菜需求龐大,積累了豐富的市場運營、產品研發及品牌打造經驗,可與內地企業共享,助力其提升市場競爭力。

  胡冰川還提到,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與國際市場聯繫緊密,在預製菜企業「出海」過程中,可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提供國際市場信息、貿易規則解讀及海外市場渠道拓展等服務,助力內地預製菜企業更好地布局國際市場,推動預製菜產業向標準化、國際化、高質量發展邁進。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