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父母姊弟》奪威尼斯影展金獅獎。下圖:舒淇首部自編自導作品《女孩》。
今年第五十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理應衣香鬢影隆重其事,但從現場實地所見,大會除了繼續近年傳統,將主場館「貝爾燈箱館」(Bell Lightbox)附近所屬的街道封閉,舉辦稱為「影展街」(Festival Street)的活動外,未有舉行其他特別慶祝活動。開幕電影方面,大會選映了一部講述加拿大喜劇演員的美國紀錄片《尊肯迪:我喜歡自己》(John Candy : I Like Me),此片對當地人來說可能意義重大,但對外賓及影壇也略嫌微不足道,難以提升觀眾的興趣。\王 勛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具備先天優勢,可涵蓋康城及威尼斯影展的得獎佳作之餘,亦有多部荷里活新作的首映,為來年奧斯卡金像獎作前哨戰,其中包括史提芬蘇德堡(Steven Soderbergh)新作《基斯杜化》(The Christophers)、吉士雲遜(Gus Van Sant)的《生死一線》(Dead Man's Wire)及吉拿姆戴拖路(Guillermo del Toro)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等。
放映威尼斯電影節佳作
威尼斯電影節剛於日前公布得獎名單,占渣木殊(Jim Jarmusch)執導的金獅獎最佳電影得主《父母姊弟》(Father Mother Sister Brother)並未入選多倫多電影節,但其他多部得獎作品也有接續放映,如獲評審團大獎的《欣德拉賈布之聲》(The Voice of Hind Rajab)、最佳導演獎《重擊人生》(The Smashing Machine)、評審團獎紀錄片《雲下的日子》(Below the Clouds)、為辛芷蕾奪得最佳女演員殊榮的《日掛中天》,以及舒淇首次執導的《女孩》等。
首先淺談兩部華語作品。蔡尚君執導的《日掛中天》講述身兼時裝店老闆及直播主的美雲(辛芷蕾飾),在發現為已婚男友懷有身孕當天,跟昔日因入獄而分手的戀人重逢,三人在生活、道德與罪疚中要作出生命的抉擇。導演蔡尚君以踏實抑制的手法,呈現夾縫中人物的掙扎,最後發現生命的足跡與時光皆無可挽回。全片集中描寫女主角的心路歷程,辛芷蕾擔起不少獨腳戲,從壓抑到爆發的情緒不斷變化,榮獲第8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實至名歸。
舒淇首次自編自導
相比《日掛中天》,舒淇執導的《女孩》則以風格化的處理,以自己的經歷為藍本,描寫一名少女的成長故事。性格孤僻的少女林小麗,自小在貧苦家庭長大,生活上從沒什麼樂趣可言,但父親的酗酒問題日漸嚴重,更對小麗及母親進行家暴,改變了主角的一生。
作為首部自編自導作品,舒淇絕對交出了合格的答卷。可喜的是她完全沒有走商業路線的心,全心全意描寫一個少女的心路歷程,儘管處理上有不少稚嫩的地方,如劇本結構略嫌重複、場面處理欠缺重心,調度上稍欠想像力等,但其真摯與坦誠的情感卻溢滿全片,值得慶賀。片首第一個鏡頭就在《千禧曼波》開場的天橋取景,舒淇明顯地從個人演藝生涯中具代表性的一刻呼應自己的童年,更遙遙向導演侯孝賢致敬,可見其創作心思。
(作者為香港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