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外觀為白色粉末,無臭無味,能溶於水。《開寶本草》和《玉楸藥解》中稱其「味苦酸,有毒」、「辛,熱,大毒」,認為其毒性比砒石更劇。歷代醫家啟用砒霜時,均慎之又慎。
砒霜作為一種劇毒物質,入藥在中外都有較為悠久歷史,但長期以來人們不能確定砒霜單獨用藥能否治病,又對何種疾病有確切療效。在民間驗方基礎上,經過數年研究,張亭棟最早於1979年在與合作者發表的論文中首次明確提出,三氧化二砷是抑制白血病的有效成分,其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患者效果最好。
砒霜為何這樣神奇?為什麼能讓惡性腫瘤「繳械投降」?20世紀90年代中期,上海血液研究所王振義、陳竺兩位院士聯合張亭棟教授等人分別從臨床觀察和機理探秘中進行科研,結果發現,砒霜對急性早幼粒細胞有誘導分化作用,並使癌細胞凋亡─即使其走向程序化死亡的「自殺」之路。
世界著名的《血液》雜誌當時發表了由陳竺和張亭棟撰寫的論文。該雜誌這樣評價說:「這是篇創造性論文,首次發現三氧化二砷誘導白血病細胞凋亡的科研結論,是繼維甲酸之後,中國學者在本領域內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世界馳名的《科學》雜誌也以「古老的中醫學又放出新的光彩」為題予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