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國啟「天眼」搜尋外星生命

時間:2016-09-26 03:16:21來源:大公網

  圖:25日,位於貴州大窩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宣告落成啟用。圖為從底部拍攝高懸空中的饋源艙\新華社

  【大公報訊】綜合記者周亞明、新華社、中通社報道:25日,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中國貴州啟用,數千個自動控制點協調運行,控制望遠鏡啟動觀測。這意味着,中國正式開始「收聽」來自太空深處的無線電波,探秘宇宙變遷、地外新星和生命體。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天發賀信,向參建的科技工作者、工程技術人員、建設者表示熱烈祝賀和誠摯問候。

  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它的落成啟用,對中國在科學前沿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希望參與項目的科研人員和建設者們再接再厲,高水平管理和運行好這一重大科學基礎設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

  自主研發 覆蓋射電天文熱點

  憑藉創紀錄的尺寸,以及迄今無二的靈敏度,「中國天眼」正式成為全球新的射電望遠鏡之王。青山環抱中的4450塊反射面單元指向天空,反射出不斷變幻的光線。望遠鏡「心臟」饋源艙被牽引到反射面上空137米。

  在不遠的未來,FAST將覆蓋當今射電天文的主流熱點方向和科學目標:巡視宇宙中的中性氫,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學,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觀測脈衝星、探測星際分子,甚至還可以搜尋地球外生命;可觀測的天體數目將大幅度增加,可為科學家提供更多更好的觀測統計樣本,更可靠地檢驗現代物理學、天文學的理論和模型。

  諾獎得主、美國天文學家約瑟夫.泰勒直言,FAST將提升人類對太空探索的熱情,將使中國在全球科技領域佔據更重要的位置。

  或助中國科學家衝擊諾獎

  該項目1994年由中國天文學家提出構想,2011年開工建設,投資11.47億元。工程總工藝師王啟明說,這是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大科學裝置,由中國科學家創新設計、研發製造。

  此前,世上已存的最大射電望遠鏡有兩個:一個是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一個是被評為人類20世紀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國阿雷西博300米望遠鏡。工程測量與控制工程師翟學兵表示,FAST建成後,綜合性能將比阿雷西博望遠鏡提高約10倍;其靈敏度將比德國波恩望遠鏡提高約10倍。「FAST有望在未來的10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翟學兵說。

  據了解,FAST項目除了供中國科學家使用外,未來2-3年,會開放給國外的科學家。致力於探測外星智慧的機構METI International主席道格拉斯.凡柯表示,目前國際上有10項諾貝爾獎是基於天文觀測成果的,其中6項出自射電望遠鏡。因此,FAST將有望協助中國科學家衝擊諾貝爾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