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遊客需經安檢才能進入發射中心參觀 大公報記者何玫攝
【大公報訊】記者何玫、通訊員安莉文昌報道: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距發射場不遠處建有一座「文昌航天科普中心」,其中的「到訪中心」是專門接待遊客的。
記者以遊客身份出示身份證進行登記,並繳納160元人民幣後,即領到「航天科普暨愛國主義教育參觀證」。在「到訪中心」,遊客需將手機、提包、背包等隨身物品寄存,隨後在導遊引領下通過安檢,乘坐電動車抵達航天發射場。在發射場區域門口,還需進行複檢,整個參觀過程不允許拍照、攝像。
據導遊人員介紹,文昌航天到訪中心於3月底開始試運營,共有8個講解員,每天限定接待300人。除「到訪中心」外,「文昌航天科普中心」計劃增建體驗火箭發射的4D電影館、航天博物館等設施。
長七首飛後科普館將開館
目前,遊客只限參觀發射場的外部區域。記者看到發射場內有幫助抗風抗壓的天然濱海濕地,不遠處的控制中心外觀呈T字形,頂部是觀景平台,便於觀賞火箭發射;不遠處2座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是發射場最高和最核心的部分。在廠房內已建設了一條遊客觀賞通道,待文昌發射場實現「首發」後,觀賞通道將開放,供公眾遊覽。
距離火箭垂直總裝測試廠房2.8公里安全範圍外,矗立2座發射塔。500多噸重的火箭在垂直總裝測試廠房中託運、躺吊、組裝後,固定在巨型的火箭活動發射平台上,經軌道緩緩滑向發射架,由於需隨時測試各種數據,因此火箭運送時間約需3小時,堪稱「龜速」前進。發射塔距大海僅800米,如果發射時天氣情況良好,遊客就能在海濱看到火箭在海面上劃出一道美麗的圓弧,景象十分壯觀。
在「長七」發射次日,落戶文昌航天城的「航天科普館」將開館,以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為主線,通過歷史資料和實物與模型,生動展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