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2日,內蒙古首條在建高鐵張呼客運專線正式鋪軌\新華社
【大公報訊】據中新社報道:國務院參事、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近日接受中新社等媒體採訪時指出,中國經濟至少具備四方面投資機會。林毅夫認為,伴隨國際需求弱化,中國未來的增長只能更多依賴於內需,包括投資和消費在內的國內需求增長。
林毅夫分析指,首先,即使鋼鐵等產業出現相對嚴重的產能過剩,傳統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因工資上漲失去比較優勢,中國仍可向中高端產業升級。
其次,中國在城市內部的基礎設施,如地下鐵路、地下管網等投資,還嚴重不足。
第三,環保領域投資具有很高的社會回報。
最後,中國城鎮化將不斷推進,也需要大量的住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入。
同時,林毅夫認為,中國具備良好的投資條件和優勢:運用財政政策支持基礎設施投資的空間大;民間儲蓄率高,可通過積極財政政策撬動民間投資;投資需要進口有關技術、設備和原材料,而中國外匯儲備居世界之首等等。
他指出,充分利用這些條件進行有效投資,即使出口增長疲軟,中國依靠國內的投資和消費也有條件和能力在「十三五」期間保持年均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長,也意味?中國仍將是世界經濟的引擎,每年為全球貢獻30%以上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