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浙江行」採訪團來到杭州蕭山國際機場走訪。右圖:走進Rokid(杭州靈伴科技)總部,工作人員在講解功能各異的AR眼鏡,不少港生戴上AR眼鏡體驗,整個展廳成了「試戴區」。\大公報實習記者洪學禕攝
你試過戴上AR眼鏡,就能一邊「睇貓紙」(看講稿)一邊演講嗎?又或者只需佩戴傳感器,便可靈活地遠程操控智能仿生手?8月5日,「2025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浙江行」採訪團走進杭州靈伴科技和浙江強腦科技,深入探訪科技企業,實測「黑科技」產品。
擁有世界一流營商環境的香港,如今正大力打造國際創科中心,積極引進創科企業。作為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杭州正高水平實施「人工智能+」行動,促進數字經濟「二次攀峰」。採訪中,多位科技企業負責人坦言,他們將香港市場作為自身產品走向國際的重要跳板,期待赴港布局謀求新篇章。\大公報實習記者 黃彥彰、戴文敏、葉沛言、崔興林杭州報道
走進Rokid(杭州靈伴科技)總部,展廳中央擺放着幾款外形各異的AR眼鏡,有可配合博物館演示的講解眼鏡,亦有專門利用於工程作業的防爆AR智能頭盔+眼鏡,還有能實時翻譯的眼鏡等。不少港生戴上AR眼鏡體驗,整個展廳一時間成了「試戴區」,十多位學生邊操作邊向工作人員提問,有人關心電池續航,有人關注否能配合近視鏡片使用,還有人關心眼鏡是否能在香港買得到。
將推出粵語版AR眼鏡
「香港是我們非常重視的市場。」Rokid產品負責人許德剛對記者透露,他們最新款的產品Rokid Glasses已計劃於今年9月底正式登陸香港市場,並將在線下門店銷售,其合作方為本地電訊公司CSL。「屆時產品將支持繁體中文系統,同時適配香港地區使用的電話卡。」
「我們公司的團隊正在針對香港使用習慣進行本地化調整,包括文字、語音識別對粵語的支持,以及開發符合香港用戶需求的功能測試影片。」許德剛特別強調道,Rokid Glasses將會保持開放性。「不像市面上有些產品只綁定一個AI模型,我們的系統可以兼容多款,包括ChatGPT和DeepSeek等主流模型。用戶可根據自己使用習慣,自由切換。」
港生們紛紛試戴體驗這款僅重49克的輕量智能眼鏡。香港浸會大學的學生楊桂銘驚喜地表示,他曾在韓國試用過AR眼鏡,但普遍比較「笨重」,而Rokid的產品則輕便小巧許多。「我看到這款最新的智能眼鏡能把講解人員的內容即時轉化為字幕,再翻譯出來,真的有點震撼。」楊桂銘說,自己已經想像在未來做學術報告場景時,戴着智能眼鏡演講的場景,「真的十分先進和人性化!」
許德剛笑着回應稱,根據公司內部調研,這副眼鏡的目標使用者是21至35歲的科技愛好者為主,其中30%至40%為職場人士。「實時翻譯和提詞器功能對商務用戶特別有幫助。」許德剛表示,提詞器功能適合授課或演講時使用,用戶可以選擇把稿件顯示在眼鏡中。
腦機技術 進軍香港
香港向來是浙江企業向海外拓展的首選地,港生們在杭州走訪發現,將最新產品拓展至香港市場的杭州科技企業還有很多。採訪團走訪的另一家科企業強腦科技,雖然成立不到十年,但已經躍升為杭州「六小龍」之一,其腦機接口技術正在進入香港市場,實力不容小覷。
強腦科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大公報》,目前該公司產品已經在香港市場有了初步的應用,特別是在假肢產品方面。「有一些香港市民甚至會專門到內地的醫院和裝配機構去安裝我們的假肢產品。」該工作人員表示,內地與港澳技術與產品監管標準方面確實存在一些不同,但這些差異並不會成為根本性障礙。
「我們會根據不同地區的法規要求進行相應的產品適配和認證工作,確保產品能夠符合當地的安全和質量標準。隨着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推進,相關標準的協調統一也在不斷完善。」該工作人員充滿期待地表示,香港是一個非常好的國際化舞台。「我們希望有機會在香港落地和拓展,也希望通過香港輻射到東南亞、中東等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