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影展回顧/康城獎項太多好戲太少\王 勛

時間:2022-09-15 04:23:28來源:大公报

  圖:韓國導演朴贊郁獲今屆康城影展「最佳導演」。 法新社

  還有不到四個月,二○二二年便會成為過去。各地電影人已經放眼明年的拍攝計劃,以及爭取獎項事宜。由韓國導演朴贊郁執導的《分手的決心》(Decision to Leave),將會代表韓國競逐二○二三年三月舉行的「第九十五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電影」。事實上,朴贊郁早前已在「第七十五屆康城影展」上,憑該片奪得「最佳導演」,可惜炫技是榮登殿堂之大忌,他能否在奧斯卡獲獎,且拭目以待。

  值得一說的是,不少人都詬病今年康城影展的參賽作品水準平庸,大會選片過於保守,令競賽缺乏驚喜及挑戰性。

  康城影展的獎項機制跟奧斯卡頒獎典禮有所不同,並非以製作部門作獎項單位。一直以來,大會找來九人評審團從二十部參賽作品中選出七個獎項,包括最高榮譽的金棕櫚大獎、評審團大獎、評審團獎,再到最佳導演、男女演員及劇本獎。近年的慣例是,一部影片不會奪得多過一個獎項(細獎除外)。另外,大會允許評審團讓兩部電影平分其中一個獎項,於是,每年大概也會有八部電影獲獎。

  獎項分配受質疑

  今屆影展,大會竟然頒發了共十個大獎。除了特別增設的「75周年獎」,竟分別將評審團大獎及評審團獎兩個獎項,各自讓兩部電影瓜分。如此手法令人質疑,大會是否想在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取悅各地電影人,希望他們繼續支持康城影展?

  繼二○一九年的《上流寄生族》(Parasite)後,今年再由一部以階級鬥爭為題材的電影《悲傷三角》(Triangle of Sadness),奪得金棕櫚大獎。事實上,瑞典導演魯賓奧士倫(Ruben Östlund)於二○一六年同奪此殊榮的《方寸見人心》(The Square)已觸及階級題材,該次獲獎已令影評界眾說紛紜,他在新作《悲傷三角》中變本加厲,成績卻有所不及。

  影片有三個主要場景,首先是男模特兒與網絡紅人女友於高級餐廳的結賬爭論,之後有豪華郵輪上的眾生相,最後是船上不同階層的人流落荒島,令身份歸於零,階級重新洗牌。整體而言,電影算是偶有佳句,但虛章太多,又有點無的放矢。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勇闖韓國再拍拿手好戲,以宋康昊為首,夥拍男星姜棟元、裴斗娜及李知恩(IU)等,拍成韓片《孩子轉運站》。但相信因言語不通及文化隔膜的關係,劇情的凝聚力不足,要待後半段才漸入佳境。大會頒發了最佳男主角獎予宋康昊,筆者認為宋康昊並未有超越自己的最佳演出,該片甚至算不上是他的代表作。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