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學生們穿上這款已絕跡的「大襟裝」校服,大感新奇有趣
全港二千多間中小學和幼稚園,間間有校服,校校有故事。而每一件校服,都串連着那些年的你我他,讓大家回味無窮。由於當年經常制水,官校伊利沙伯中學一度要求學生改短校裙,洗衫節約用水;至於被視為潮流之選的新法書院水手裝,原來是裏應外合的成果,校方有意革新,便找老牌校服商「諗計仔」,結果「金綸服裝」老闆剛好有日本之行,憑印象把驚鴻一瞥的日本女生水手服設計出來,竟然在一片長衫(旗袍)和長裙的校服裏闖出一片天。\大公報記者 郭詠遙 湯嘉平
回望歷史,香港學校最初並沒有校服,男生不外乎馬褂或長衫,女生則是上衣下裙或旗袍。據說,1918年聖保羅女書院(聖保羅男女中學前身)要求所有學生穿着校服,從此帶動穿校服上學的潮流,但校服仍是不成文的做法,並非強制。
普及化 為方便管理學生
直至五、六十年代,中小學數目膨脹,遍布港九新界,為便利管理,校服開始普及化,原是布廠學徒的林松坡於是自行設計並親自推銷,結果創造了一個龐大的校服市場(以至後來的幼稚園),開學買校服、試校服,夏季和冬季生生不息,也成為以十萬計中小學生校園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