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名在公共海灘身着穆斯林泳裝「布堅尼」的女性/法新社
【大公報訊】綜合英國廣播公司、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今夏,法國海濱度假地為應對恐怖威脅如臨大敵,穆斯林泳裝因而成為政治議題。隨着康城率先禁止女性在公共海灘上穿包裹全身的穆斯林泳裝「布堅尼」,這一禁令不僅獲得法國多地響應,其影響更蔓延到了歐洲多國。有分析者指出,布堅尼爭議凸顯了西方信心危機,亦反映出當面對伊斯蘭在歐洲社會的角色時,西方世俗主義所感受到的焦慮。
7月14日,法國南部的蔚藍海岸發生了重大的尼斯恐襲,造成85人死亡。本月13日,康城率先禁止布堅尼。緊接着,盧貝新城和科西嘉島的西斯科市也宣布實行該禁令。現在,連法國北部的海濱城市勒圖凱據說也將下達類似禁令。
布堅尼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宗教標誌,而被視為伊斯蘭極端主義的象徵,被貼上了易增加緊張氣氛,可能影響公共秩序的標籤。
《金融時報》作者Mehreen Khan在其文章中寫道,支持衣着禁令的人自認捍衛歐洲文明,把女穆斯林從像家長一樣的男性那兒解放出來。照此邏輯,當女性遮蔽身體,她的力量也就被搶走了:她軟弱、受到壓迫,需要全面保護自己。而禁止布堅尼就可望壯大這些新解放女性的膽子,穿上從制度化的宗教達到彰顯西方自由最高點的性感泳衣。
頭巾標誌自信而非偏執
然而,儘管法國的政教分離性質強烈,但在法國的穆斯林當中,傳統的端莊衣着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在以明顯的趨勢擴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穆斯林在西方社會越來越高的能見度,其實正是以一種穆斯林的第一代移民父母和祖父母所不敢表現的方式,來反映穆斯林對自己的歐洲和穆斯林身份的擁有權。頭巾標誌的是自信而不是偏執。而今天歐洲很多年輕穆斯林所信奉的伊斯蘭教,是靈活、包容和接受西方普遍的規範的,不管在同性戀、墮胎還是在無神論都一樣。
因此,Mehreen Khan指出,對布堅尼穿着的爭議,在文化衝突之餘,也是越來越自信的歐洲穆斯林和脆弱的自由民主精神之間的抗衡。而在當前歐洲所面臨的經濟停滯不前、政治精英不獲信任、且民眾沮喪的情況下,其是否能夠包容另一種宗教或文化的外在符號,就成了一個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