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科新課程今學年起推行,中一級新增伊斯蘭文明興起的課題。唯課程推行不足一年,兩套通過送審的課本便推出勘誤表,有教科書刪去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畫像、封面清真寺旁的十字軍插圖,並刪除穆斯林「須參加『聖戰』」等課文內容。有歷史科教師指,教科書相關表達不恰當,加上師生對議題未必熟悉,恐造成誤會。
齡記出版日前為旗下中一《新漫遊世界史》上載勘誤表,包括刪去原有封面的十字軍東征士兵,在耶路撒冷聖殿山拔劍的插圖,僅保留伊斯蘭聖地「岩石圓頂」;修訂亦刪除三幅描繪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歷史畫像,另一幅描繪穆罕默德在公元六三○年重奪麥加後,率領穆斯林砸毀供奉在天房內多神教偶像的繪畫,則刻意調整位置迴避。勘誤表亦刪去引起誤解的內容,包括兩處稱穆斯林「須參加保護伊斯蘭教的『聖戰』」的課文;在介紹遜尼派及什葉派的列表,刪去前者「較溫和、處事圓滑」、後者「較激進,處事決斷」的描述。其他修訂則涉伊斯蘭的宗教名詞,包括把「聖書」改為「經典」、「訓示」改為「啟示」等。
歷史科教師張往指,伊斯蘭文明屬新增的課程內容,認為教科書的表達手法不恰當,「譬如『聖戰』的說法確是不清楚,令人誤會亦不出奇。」他坦言,前綫教師未必熟悉伊斯蘭課題,故備課須小心處理,多花時間搜集資料,主動參與培訓與講座等,增進對伊斯蘭文明的理解,「不會把教科書視為事實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