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護理機構騙長者社區券 廉署拘五人

時間:2025-08-15 05:01:51來源:大公报

  圖:廉政公署偵破一宗懷疑詐騙社會福利署長者社區券津貼的案件。

  廉政公署偵破一宗懷疑詐騙社會福利署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簡稱「社區券」)津貼的案件,拘捕兩男三女,年齡介乎27至57歲。案件主腦為一名註冊護士及一名註冊職業治療師,二人各自經營私營護理機構,涉嫌拉攏長者家人,協助長者申請社區券並在涉案機構使用,卻未提供上門家居照顧及支援服務,還向社署提交不實服務紀錄,獲得津貼後由相關機構與長者家人攤分。\大公報記者 余風

  主腦為護士和職業治療師

  廉署指出,兩間護理機構涉案期間,每月為約20至200名長者提供家居照顧及支援服務,獲發津貼約1800萬元。其中部分津貼對應真實服務,部分存在虛假成分,具體涉案個案及金額仍在調查中。

  廉政公署執行處總調查主任鄒佩均表示,兩名主腦自前年開始合作,初期由其中一人經營機構並申請成為社區券計劃認可服務單位。他們利用醫護身份接觸市民,拉攏長者家人協助長者申請社區券,並以「可安排家屬擔任服務提供者」為誘,哄騙家屬參與勾當。

  調查顯示,申請人均符合社區券資格且有護理需求,但涉案機構與家屬私下約定,表面上由機構派員提供服務,實際並未上門,其後由護理機構及申請人的家人攤分津貼。為讓家屬認為分賬合理,涉案機構還設「速成培訓班」,僱用家屬作掛名員工,使其成為長者的掛名服務提供者。

  調查發現多種違規行為,包括部分申請人子女有正職,無法在日間提供照顧;涉案人哄騙長者預先在空白服務時數紀錄表簽名,或在紀錄表上虛報服務提供者名字;存在「有上門卻未做足」、虛報服務時數的情況,例如同一人同一時段照顧不同長者,或短時間內跨港島與新界提供服務。

  或採取更多執法行動

  事件始於2023年中,被捕人均非長者家屬。目前調查仍在進行,實際涉事個案和金額有待進一步核實。廉署表示,發現有市民受唆擺參與,將與律政司研究是否採取更多執法行動。

  社署推行的社區券計劃,是「錢跟人走」及「能者多付」,支援長者居家安老,自由選擇合適的社區服務,該案的問題機構均涉及上門服務。該計劃依據長者及同住家人的收入進行經濟狀況審查,釐定長者的共同付款級別,共分六級,長者需支付服務組合價值的5%、8%、12%、16%、25%或40%,餘額由政府承擔。合資格長者憑券可購買認可服務單位的服務,面值最高達1.06萬元,可用於日間護理中心服務或復康等上門服務。

  該計劃自2013年推行,現約1.2萬名長者使用。社署助理署長(安老服務)甄麗明表示,社署去年接獲舉報後聯同廉署調查。社署會加強審核涉案兩個護理機構的服務,現時該兩間機構仍有提供服務,惟若調查結果顯示兩機構確有詐騙行為,將會按照現有機制終止兩間機構的服務合約。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