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德勤中國稱:民營養老產業模式漸漸明朗 但機構養老產品趨於「地產化」

時間:2018-07-27 17:20:32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7月27日訊(記者 王嘉傑)德勤中國發布《探索健康養老的「最後一公里」中國醫養結合趨勢展望》報告,通過梳理中國醫養結合現狀,進行資料統計分析和國內外典型案例研究,旨在幫助各方了解中國健康養老產業的發展趨勢、機會與挑戰。

  在 2017 年十九大報告《健康中國戰略》部分中亦重點提到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由此可見,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融合將是中國養老產業的發展重點。

  報告指出,所謂醫養結合,就是將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有機結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復關懷融為一體。根據全國老齡辦預測,到 2020 年,特殊和高齡老人將佔老年人總數的 30%。據衛健委資料,截至 2017 年 7 月,全國共有 5,814 間醫養結合機構,僅佔養老機構總數約 4%。醫養結合機構數量不足,因此仍有大量供給空間。

  經過近十年摸索,民營養老產業模式漸漸明朗,但機構養老產品趨於「地產化」,而居家和社區養老產品則趨於「家政化」,醫療屬性缺失乃其中共通的問題,因此很難滿足半失能及失能老人的生活需求。德勤中國醫療行業主管合夥人鄭群表示,『地產化』、『家政化』養老所帶來的問題不僅是醫療屬性的缺失,也會導致產品獨立性的缺失。因此,如何挖掘和探索多樣化的醫養結合模式和產品、避免同質化競爭,將是未來的重點。

  其中,機構養老市場參與者應重點關注跨行業准入與合作,而居家和社區養老市場參與者則應重點關注資源整合以及服務能力的提升。

  除此之外,市場參與者和投資者還應積極探索公私合營模式,並關注養老產業圈周邊產業的發展。

  醫養結合並非一朝一夕的成果,放眼全球,日本和美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才成為醫養結合產業的佼佼者。未來中國醫養結合的發展可參考或借鑒一些在國外已經比較成熟以及獲市場驗證過的模式,例如美國的全面護理老年社區和日本的三層次醫養結合體系。

  德勤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主管合夥人吳蘋表示,養老市場參與者和投資者應積極關注政策動態,把握政策紅利;明確產品定位,根據國情和購買力設計合理的產品;在服務方面應重點關注挖掘和配對需求;適當利用數碼化技術抓住醫養結合的市場機遇;嘗試整合供應鏈,構建醫養結合生態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