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25年中美青年企業家「北京.香港行」交流團日前在京展開豐富行程。\大公報記者李暢攝
【大公報訊】記者李暢、實習記者張芮淇北京報道:2025年中美青年企業家「北京.香港行」交流團日前在京舉行,通過實地考察、溝通交流與文化體驗,深入了解中國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政策舉措,感受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與AI創新實力。本次參訪活動由香港中華青年企業家協會主辦,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香港菁英會、錫蘭集團、任哲工作室等機構提供大力支持,多方聯動為中美青年企業家的深度交流與合作賦能。
美青年冀深度參與中國AI發展
在中關村璞躍中國(Plug and Play China)孵化器內,來自科技、金融、教育、體育等領域的20餘名中美青年企業家各抒己見,分享對各行業的創新合作想法,這場深度對話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美國青年Saint Louis目前在一家AI企業工作,他認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充滿活力,各類AI產品創新不斷,眾多初創企業也展現出強勁發展勢頭。「在中國,更像是整體環境在推動人們主動學習人工智能,鼓勵研發的聲音越來越多。」談及未來規劃,Saint Louis明確表示:「未來我有意向尋求與中國企業合作,同時積極開拓中國本土市場,期待能深度參與到中國AI領域的發展進程中,與中國企業攜手實現共贏。」
美國青年企業家Barak Levitt認為:「中美兩國在AI領域既有差異,也有相似之處。兩者都擁有旺盛的創新活力,但創新的呈現形式各不相同。」他舉例說:「美國在『誕生新想法、孵化新公司』等創新環節表現突出;而中國則在『將理念推向現實、在社會層面推廣落地、推進實際事業發展』等實踐環節展現出優勢。」Barak Levitt認為中美AI領域存在大量合作機會,「這就像尋找一個最佳平衡點,將美國的創新能力與中國的落地優勢相融合,不僅能催生更多真正的創新成果、提升整體生產力,還能研發出更高質量的AI產品,實現1+1>2的效果。」
打破地域信息隔閡 建信任基礎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香港中華青年企業家協會創會主席、錫蘭集團董事長凌俊傑表示,中美青年企業家實際交流效果非常好,從雙方反饋來看,彼此都對對方市場的業務有濃厚興趣。當前中國眾多企業都有強烈的出海需求,這樣的交流能幫助中美青年企業家直接拓展人脈、結交朋友,打破地域信息隔閡;更能以朋友間的信任為基礎,深入探討未來可能的合作方向,為中國企業出海、中美企業攜手發展搭建更穩固的橋樑。他表示,「希望通過青年企業家交流活動,進一步帶動多方面經濟合作。」
青年企業家謝健聰表示:「我們公司在香港,希望扮演好中美企業交流『橋樑』角色,助雙方打破信息壁壘、深化合作共識。」後續,該交流團將赴港展開豐富的參訪活動,並參加香港.青年發展高峰論壇,與全球青年人才共話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