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十時許,當全世界球迷都在等待2018俄羅斯世界杯揭幕戰開播前,香港740萬市民首先贏了一仗:在立法會三讀審議《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中,以40票贊成、20票反對、1票棄權,獲得高票通過!當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宣布這一結果時,全港市民都為之喝彩、歡呼、雀躍!至此,爭議了數年的「一地兩檢」終於塵埃落定,為今年九月廣深港高鐵開通鋪平了道路,香港將在三個月後進入「高鐵時代」,這對於提升香港居民的幸福指數,對於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於香港搶抓發展機遇、提升國際競爭力,都是一個利好消息,可喜可賀!
「一地兩檢」獲得通過的事實說明:特首林鄭月娥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聚焦發展,改善民生,最終能得到絕大多數市民的理解和支持,亂港派縱然使出渾身解數,難以阻擋香港與祖國內地的深度融合,難以阻擋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難以阻擋「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三步走」步步合法
「一地兩檢」是指在兩個國家(或地區)的邊境口岸,在同一處地點完成兩地的出境與入境檢查、檢疫手續,所謂「停一次車,過四道關」,極大地方便兩地旅客往來。國與國之間採用這種通關方式的不少。「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與廣東同屬一個國家,按理採取這種通關方式更容易被兩地民眾接受,然而,「一地兩檢」的方案從提出之日起,便受到重重阻撓。由於需要在高鐵西九龍站設立一個區域,由內地執法人員進行出入境檢查,反對派便高調炒作「內地執法人員越境執法」、「此例一開,後患無窮」言論,誤導公眾,混淆視聽。
為了穩妥「一地兩檢」,採取了「三步走」的方式。第一步是2017年11月18日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與廣東省省長簽署《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關於在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設立口岸實施「一地兩檢」的合作安排》;第二步是2017年12月27日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決定》;第三步是特區立法會審議《條例草案》,由立法會議員決定是否通過。綜觀「三步走」,第一步體現出在「一地兩檢」問題上特區享有高度自治權,且港粵雙方均有意向;第二步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來認定「一地兩檢」的合法性,值得信服;第三步由特區立法機關在聽證、辯論的基礎上,投票決定,體現了特區在處理「一地兩檢」安排上的自主權。
由此可以看出,「三步走」步步合法合規,無可挑剔。正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所言,「一地兩檢」不改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域範圍,不改變內地與香港的出入境管制制度,不減損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和自由,不減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管轄權,完全符合「一國兩制」和香港基本法。
亂港派黔驢技窮
自從「一地兩檢」提上議事日程以來,「亂港派」接二連三地拋出各種嚇人的「理論」,誤導公眾。
「亂港派」先是拋出「越境執法論」,無限誇大內地執法人員的權限,以此印證「此例一開,兩制不存」。事實上,西九龍高鐵站處於地下,不影響地面上的公共秩序。內地執法人員也僅僅是在特定時間、特定區域行使執法權,不得越雷池半步,下班後需返回內地,不在香港逗留。類似的執法模式早已有之,美國與加拿大之間,英國、法國、比利時之間的「一地兩檢」都是這樣做的。這個「理論」根本站不住腳。
「亂港派」接着又炒作「割地論」,稱特區政府要把香港的土地割讓給內地,違反基本法。那麼,基本法是怎樣規定的呢?基本法第七條規定:「香港特區境內的土地和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特區政府負責管理、使用、開發、出租或批給個人、法人或團體使用或開發,其收入全歸特區政府支配」。由此可見,香港特區土地的所有權屬於國家,香港不存在土地所有權,何來「割讓」之說?這一條也站不住腳。
「亂港派」最後還拋出「違憲論」,在立法會的關於「一地兩檢」的二讀辯論中,議員陳淑莊竟然說,相關決定是「將中國憲法凌駕在香港基本法之上」,屬違憲行為。其他人不懂法還情有可原,身為大律師的陳淑莊竟然連基本的法律常識都不懂,沒有搞清楚憲法和基本法的關係!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本來就高於基本法,憲法和基本法是母法與子法的關係。陳議員的這個「理論」不僅站不住腳,簡直荒唐無恥之極!言辭之間透露出「港獨」本色。
到了最後時刻,「亂港派」實在拿不出像樣的「理論」,只有撒潑了。二讀辯論的大堂之上,五名議員衝擊主席台,試圖阻止其他議員發言,最終被梁君彥主席驅離。可見,「亂港派」已經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只能「秀」一下無賴本色,贏得一些收視率罷了。
高鐵通港人受益
立法會昨晚高票通過「一地兩檢」《條例草案》,意味着走完了「三步走」的最後一步,「一地兩檢」可以依法實施了。到九月份,隨着西九龍高鐵站投入運營,香港740萬居民將步入「高鐵時代」。截至2017年底,中國內地高鐵運營里程已達2.2萬公里,佔全球三分之二,到2020年,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將達到三萬公里,未來隨着內地高鐵「八縱八橫」建成運營,以及通往東南亞的泛亞高鐵建成運營,香港將融入國際快速通道大網絡,這對於香港的長遠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首先,有利於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地域狹小,資源有限,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過分依賴服務業和房地產業出現了製造業空心化現象。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依託內地巨大的市場,香港有望改變這一格局,而高鐵的開通,是融入的第一步。
其次,有利於重塑香港的國際競爭力。香港的營商環境在全區首屈一指,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也比較穩固,但香港的創新科技工作最近十年明顯落後,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繼而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產業的例子不多。這是「軟肋」所在。香港要補上這一課,當務之急是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建設國際創新中心,讓香港的科研優勢與珠三角的製造業優勢對接。而要實現這個目標,當務之急是基礎設施「接軌」,高鐵的開通,就是「接軌」的第一步。
再次,有利於打造優質生活圈。相信在內地乘坐過高鐵的本港居民都有深切感受,高鐵擴大了人們的出行半徑,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高鐵開通後,相信港人出行將更多選擇高鐵,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就此開啟,港人幸福指數大大提升,正如立法會議員、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表示:「高鐵是香港社會的重大投資,可以有效帶動香港的發展,但反對派硬要『狼心狗肺』,用陰謀論曲解好意。」
高鐵被譽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一地兩檢」修成正果,香港拿到了進入高鐵時代的「通行證」,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