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洲際導彈射南太 福建艦電彈「飛鯊」

時間:2025-08-01 05:02:33來源:大公报

  圖:2024年9月,火箭軍向南太平洋公海海域成功發射洲際彈道導彈。

  八一建軍節前夕,央媒集中展示了一批強軍重器,首次披露了諸多信息:福建艦已完成「飛鯊」殲-15T電磁彈射試驗,新型戰略核潛艇執行遠洋巡航,洲際導彈直射南太平洋海域。武器裝備水平的躍升,為解放軍遂行使命提供了堅實保障。

  武器裝備是軍隊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軍事鬥爭準備的重要基礎。一系列強軍重器的加速入列、更新換代、實戰演練,多維度提高作戰效能,成為維護國家主權利益、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撐。\馬浩亮(文)

  在央視及解放軍相關新媒體的紀錄片中,諸多強軍重器集中亮相。其中,2024年9月火箭軍向南太平洋公海海域成功發射洲際彈道導彈,也公布了更多相關畫面。

  火箭軍出動8軸16輪越野型運載起豎發射一體車,機動到野外地帶,精確設定相關參數,啟動發射接通,人員撤離發射車。導彈飛出發射筒,最終準確落入數千公里之外的目標海域。「攻堅號令就是軍令狀,必須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導彈飛出發射筒的那一刻,這家伙飛得有多遠、打得有多準,我們的祖國和人民就有多穩當!」火箭軍某旅官兵趙靜說。

  去年發射的東風-31AG導彈,在2017年慶祝建軍90周年朱日和閱兵時首次公開亮相。而近年來的歷次閱兵,都有新型號導彈發布。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核常兼備的「關島快遞」東風-26亮相;2019年國慶70周年閱兵,首次展示了東風-41洲際導彈和東風-17高超聲速導彈。這讓今年9月3日抗戰勝利80周年備受期待。不同型號的「東風」,成為戰略威懾的大國長劍。

  福建艦完成服役前關鍵一步

  此外,紀錄片首次證實了福建艦航母已經開展了艦載戰鬥機電磁彈射試驗,並披露了相關流程和場景。

  截至今年5月份,福建艦在一年時間內已經進行了8次海試,檢驗了動力、電力、控制、保障等不同系統的性能。根據此次披露,福建艦在電磁彈射試驗中,直-9搜救直升機提前起飛,甲板清理排查,牽引杆連接彈射器,指揮室發出「二號位允許起飛」指令,平直甲板上殲-15T的巨大投影掠過。航空母艦、艦載戰機、電磁彈射系統,三者首次實現完美組合運用,完成了福建艦正式服役前的關鍵一步。

  這也檢驗了國產電磁彈射系統的可靠性能。電磁彈射擁有能量調節靈活的優勢,能夠高效快速彈射不同類型、不同規格的機型。殲-15T順利完成電彈試驗,也為後續殲-35隱身戰機、空警-600預警機、攻擊-11無人機的彈射,奠定良好基礎。而且,電磁彈射不僅應用於航空母艦,未來也將成為076型兩棲攻擊艦四川艦的標準配置,推動海軍作戰體系的進一步豐富。

  戰略核潛 抵達更多未到海域

  而在首次披露的新型潛艇執行遠航任務的畫面中,潛艇兵演練了深海封艙堵漏、靜舵巡航等高難度課目。在訓練中,模擬演練進入敵軍反潛封鎖區,全艇進入一級靜音管控,為了降低噪聲,灶上停火,造水機停機,進行靜舵巡航。依靠嚴格的實戰化訓練,抵達了許多以前沒有到過的海域,確保戰爭打響時將導彈打出去。從外形上看,該型潛艇就是094A型戰略核潛艇,是解放軍現役最先進的潛艇,能夠發射射程達1.4萬公里的巨浪-3型洲際導彈,是海上戰略威懾的核心。

  央視還首次披露了殲-20飛越對馬海峽,前出日本海的消息。對馬海峽位於朝鮮半島與日本列島之間,是東北亞的重要戰略通道。與以往日、美總是第一時間公布偵測到的中國艦機活動軌跡不同,此前外軍從未發布有關殲-20飛越對馬海峽的消息。這從側面表明,殲-20憑卓越隱身性能躲過了外軍防空系統的搜索偵測,真正形成了戰鬥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