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5月13日,「『紋』以載道──故宮博物院沉浸式數字體驗展」亮相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中新社
【編者按】央視網《天天學習》欄目28日推出《潮湧文瀾》系列報道,首期文章題為《之江潮湧 文脈綿長》。全文如下:
一江碧水,從新安江之源頭,到富春江之中流,再到錢塘江之大潮,在天地間走筆一個「之」字,揮毫出萬千氣象。
2002年10月起,習近平來到之江大地工作。談及浙江的文化基因,他這樣詮釋:「浙江文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洋溢着濃郁的經濟脈息。」
「寧波由『奉幫裁縫』發展出服裝產業,溫州因『其貨纖靡,其人善賈』形成了皮鞋、低壓電器、打火機、眼鏡等特色產業群……」2006年10月30日,《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刊發習近平撰寫的《「文化經濟」點亮浙江經濟》一文。文中,習近平列舉浙江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的案例,盛讚浙江人「善於向經濟活動中注入更多文化內涵,以文化的力量推動經濟發展」。
動畫為青少年提供健康精神食糧
動漫產業是之江大地文化經濟發展的一個生動註腳。
2003年,浙江被列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彼時,浙江的動漫產業幾乎為零。短短兩年後,2005年2月,杭州市獲得我國第一次國家級國際性動漫盛會的舉辦權。
同年4月,習近平來到首批國家重點動漫企業之一的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考察。由於剛剛搬進新辦公大樓,這家公司當時連空調還沒來得及裝。
習近平一下車,就來到該公司的動畫製作辦公室調研。他一邊用毛巾擦汗,一邊仔細觀看動畫製作,並向動畫設計師詢問動漫製作情況。
當聽到公司負責人介紹「中國動漫只有行業沒有產業」、「中國動漫市場很大,但90%被國外卡通搶走」的困境時,習近平語重心長道:「動畫不是用錢來衡量的。它能夠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糧。」
「習書記很早就意識到了動漫產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該公司創始人吳建榮介紹道,「他曾多次強調舉辦動漫節的重要性,並對動漫產業的發展提出具體建議。」
放開放活 搶佔文化產業發展先機
也是在2005年這一年,習近平親自為浙江部署實施文化建設「八項工程」。其中,文化產業促進工程赫然在列。
次年4月,第二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在杭州舉行。習近平會見來賓,並對浙江動漫產業寄予厚望。此後,中國國際動漫節永久落戶杭州,浙江也成為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動漫產業中心。
「當代文化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文化產業的競爭,軟實力、文化力必然要通過文化產業的競爭力來加以體現。」這是習近平對文化產業助推經濟發展轉型的深刻洞察。
他鄭重要求:「必須像支持發展民營經濟那樣,進一步放開放活,突破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瓶頸,打開文化產業發展的閘門,搶佔文化產業發展的先機。」
也正是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間,2004年,我國首個集影視創作、拍攝、製作、發行、交易於一體的國家級民營影視產業實驗區──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成立。
「習書記曾兩次到橫店考察,指導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橫店集團創始人徐文榮表示,這兩次考察「有力地推動了橫店影視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壯大」。
如今,橫店已栽好梧桐樹,通過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構建產業配套服務體系等措施,吸引了超2000家影視企業來此安家落戶。如今,橫店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實景拍攝基地。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如今,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四條詩路」文化帶、之江文化產業帶等重大平台建設加快推進;浙產遊戲《黑神話:悟空》風靡全球,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數量位居全國前列,鄉村旅遊、綠色旅遊催生爆款目的地……一個個浙江文化IP競相湧現,成為文化產業全域化的創新樣本。
始於浙江探索 全國多地實踐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經濟」的關注一以貫之。更多文化與經濟融合的新潮流在中華大地孕育生長。
湖南,瀏陽河蜿蜒流淌,被譽為「中國V谷」的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就靜卧其第八道彎處。
相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在「戰長沙」期間曾於此地屯兵養馬,「馬欄山」由此得名。
如今,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從一個城中村,蝶變為創意迸發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個文創產業園考察。當看到這裏通過文化與科技的巧妙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時,總書記肯定二者的融合「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
「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這裏面的人文經濟學。」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專門布置下這個任務。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要深化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優化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對於文化與經濟關係,習近平總書記思考深邃:「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文化的軟實力最終可以轉化為經濟的硬實力」……
從始於浙江的探索到全國多地實踐,中華大地的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給出有力的證明。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總票房突破159億元,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標誌性符號;「文博熱」持續升溫,「非遺+」不斷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國潮產品消費吸引力持續攀升……據統計,2024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營業收入規模超19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之江潮湧,文脈綿長。恰似鳳凰棲梧桐,千年文明基因融入文化產業血脈,碰撞出越來越絢麗的火花。
(標題及小標題為編輯所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