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美專的招牌出自書畫大師齊白石之手 作者供圖
香港街頭大小店舖林林總總,而店舖上的招牌又有多少人留意?中聯辦青工部張蔚紅日前在中聯辦員工專欄,以《香港的招牌》為題撰文,形容香港招牌「藏龍卧虎」,不少招牌由名家所題。
張蔚紅分析,入牌匾字體最多的當屬魏碑或魏碑的變體,這類牌匾多出自有「招牌王」之稱的著名書法家區建公之手,存世的有「鏞記」、「奇華餅家」、「公和玻璃鏡器」等。而港人熟知的「華戈」馮兆華,則是牌匾「出產量大」,「英華書院」的隸書就是出自其手;《跛豪》、《蘇乞兒》、《一代宗師》等電影海報,亦因有其畫龍點睛的幾個字而頗具意境。
張蔚紅還列舉出多個由名人題寫的招牌,例如荷李活道的「潔思園畫廊」、干諾道的「香港老飯店」,均由書畫大師劉海粟題寫;灣仔道的「杭州酒家」由金庸題寫,位於何文田的「香港公開大學」則由啟功題寫,中環威靈頓街「南華油墨公司」由蘇世傑題寫,樂古道的「琳琅閣」由沙海孟題寫……
張蔚紅指出,近年來,一些有識之士、民間團體在香港發起拯救大字招牌的活動,拯救的招牌是漢字文化的載體,更是民族共同血脈的歸依。所有招牌都寄託了對家業、行業、國業興旺昌隆的夙願,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特性,並深深烙上了中華民族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