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紅綠燈柱智能裝置昨首次於北角渣華道26號外試用,長者、傷殘人士用八達通拍卡,「綠公仔」延長約三至四秒
嘟一嘟長四秒,運輸署將於全港九個試點加裝智能綠燈延長裝置,長者、傷殘人士拍個人八達通,可延長「綠公仔」閃動。首個試點北角渣華道昨起實測,「綠公仔」由閃12秒延長至16秒。長者普遍歡迎計劃,但認為操作不夠方便,有持枴杖的中風長者「無手摷八達通」,建議應直接增設延長燈號按鈕。
政府在2016年施政報告提出,研究延長部分行人過路處的「綠公仔」時間,方便長者及殘疾人士。事隔兩年,首個智能綠燈延長裝置掛於北角渣華道26號對開燈柱上,昨起測試,裝置大小如一個飯盒,有八達通圖示及「延長閃綠燈」字眼,長者或殘疾人士用個人八達通拍卡後,裝置會發出聲響及亮燈,表示已啟動延長功能。
半年測試期 繁忙路不裝
運輸署總工程師王志雄昨日示範使用,拍卡後「綠公仔」閃動時間延長三分之一(即約3至4秒),相當於長者以正常步速橫過一條行車線的時間,以渣華道試點為例,閃動時間由12秒增至16秒,他強調,拍八達通卡不會被扣錢,亦不會被取用個人資料。
王志雄稱,裝置成本每個約50萬元,運輸署今年首季會在七區、九個試點加裝,分布在鴨脷洲大街、牛頭角及紅磡等(詳見表),測試為期半年,選址靠近長者或殘疾人士機構及服務中心,又或是舊屋邨,不會在繁忙路口,以免交通擠塞。
首天試驗,受訪長者普遍表示歡迎,但認為有改善空間。75歲的張婆婆多年前中風後,左手不能動,靠枴杖行路,她認為裝置不夠方便,「我要用枴杖行得慢,延長綠燈當然好,但我無手摷八達通出來」。另一街坊黃女士支持計劃,但覺得延長四秒未必足夠。
另外,運輸署已於18個分段式過路處額外分配綠色人像燈號時間,使兩個過路處的「綠公仔」同步亮起,方便行人一次過橫過整條馬路,料行人等候時間可省15至20%。該署繼續在其他分段式過路處考慮實施有關安排,但須考慮每個路口的交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