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左六)、國家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右六)、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左五)、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右五)等一眾主禮嘉賓為「綿亙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展覽開幕典禮剪綵
「絲綢之路」震古鑠今,當中孕育的文化你又知道多少?香港歷史博物館即日起舉辦的「綿亙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大型展覽,將展出來自內地、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約220件與絲路有關的寶物,其中160多件來自陝西、河南、甘肅及新疆的展品中,逾半更是國家一級文物。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揭幕儀式。她表示,「絲綢之路」是溝通東西文化、推動人類發展的文明之路,兩千年前絲路的開放包容、兼收並蓄,與現代集思廣益的精神前後輝映,認為「一帶一路」必會繼續「絲綢之路」的使命,促進民心相通,建成文明之路。
大公報記者 李淇(文) 黃洋港(圖)
由國家文物局和康文署聯合舉辦的「綿亙萬里——世界遺產絲綢之路」大型展覽,昨日於歷史博物館盛大開幕,林鄭月娥與國家文化部部長雒樹剛、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中聯辦副主任楊健、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等擔任主禮嘉賓,為展覽剪綵。
為回歸20周年活動添亮點
林鄭月娥致辭時指出,「世界遺產絲綢之路」展覽,正為連串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的活動,添上另一個亮點。她說,相信大家對「絲綢之路」這條橫越亞歐的通道不會陌生,它不單是運送絲綢香料的貿易之路,也是溝通東西文化、推動人類發展的文明之路。
今次展覽將三個國家文物薈萃一堂,展示絲路絢麗文化瑰寶,也呈現其豐富人文面貌。林鄭月娥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五月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講話,指「古絲綢之路綿亙萬里,延續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形容這是對絲路精神最精闢的註腳。
與多國文化部長探討合作
林鄭月娥提到,昨日開幕的第10屆「亞洲文化合作論壇」,多個「一帶一路」國家文化部長聚首香江,探討文化融合的大趨勢下,如何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推動鄰近地區建構文化共融的社會,並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之間的連繫與互動。她認為,「兩千年前絲路的開放包容,兼收並蓄,與我們集思廣益的精神,可以說是前後輝映。」相信「一帶一路」必會繼續「絲綢之路」的使命促進民心相通,建成文明之路。
文物局局長:展覽創四先河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絲綢之路兩千多年來橫貫歐亞,連通東西,形成一條集貿易、文化、交流、友誼一身的道路,是人類的寶貴遺產。他指出,本次展覽是以三國聯合申報的世界遺產「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為主題,共動用37家文博單位、220件精美文物,展現絲綢之路沿線民族交流文化融合,文明共建的歷史。
劉玉珠又說,今次展覽開創了四個先河,包括是三國首次聯合的文物展覽、將這項世界遺產設為主題的展覽、三國聯合「申遺」以來首次通過展覽方式將工作向國際社會展示,而當中許多文物更是首次公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