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立法會復會約個半月,昨日第二次流會。會議原定繼續審議由政府提出的根據《刑事訴訟程序條例》動議的擬議決議案,會議一開始反對派議員朱凱迪即提出點算法定人數,約45分鐘後,毛孟靜再次提出點人數,最終因差一人而流會。
在流會一刻,建制派議員33人在席,七人缺席,反對派只有一人在席,23人缺席。流會後,反對派坦言,製造流會的目的,是拖延議事規則修改,以及高鐵「一地兩檢」、《國歌法》本地立法等重要議案在立法會通過。
反對派擺明車馬,採取拖字訣,企圖待明年立法會補選後再在議會內與建制派角力,可以預期立法會所有議席補選完成之前的大半年時間內,立法會均處於「拉布」、流會的非常態狀況。
面對反對派玩爛仔招,不惜阻礙大量民生議題通過,犧牲廣大市民利益的做法,廣大市民必須看清楚到底是誰在破壞香港的繁榮穩定?是誰在損害港人的利益?是誰每月收取高額議員津貼,卻不出席立法會會議,甚至阻礙議會正常運作?對此,市民必須擦亮眼睛,票債票償!
面對這場修改議事規則引發的戰爭,建制派議員該如何處之?這場非君子之爭,反對派用盡非常態手法,建制派議員若繼續打常規戰,只有陷於被動捱打局面。
建制議員除了必須全體到會,嚴防反對派玩「拉布」、製造流會外,更須主動出擊,改變策略,盡快在議程上處理議事規則修改問題。
成王敗寇,刻下還有什麼比這場維護議會常態的戰爭更重要?若在修改議事規則問題上讓反對派得逞,日後議會將會是何種局面?建議派議員當然心知肚明,當今要務是絕不容許東郭先生現代版在立法會上演。
蔡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