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立法會選舉提名期昨日下午5時結束,選舉事務處共接獲161份提名表格,地區直選、功能界別及選舉委員會界別,全部有競爭。自10月24日開始進行選舉提名後,特區政府精心組織,參選人踴躍報名,市民熱切關注,選舉氛圍日漸濃厚。
在公布的參選者名單中,10個地方選區中,9個呈「5爭2」格局,九龍中戰況最激烈,有6名參選人。佔40席的選委界,共50人報名。12月7日是選舉日,接下來的一個月,參選人將進入緊張的競選階段。
第八屆立法會履職四年間,與國家「十五五」規劃的五年高度重疊,香港將在深入對接「十五五」規劃中發掘新機遇;同時,「一國兩制」實踐進入新階段,香港履行實現自身更好發展和貢獻國家的雙重使命。由此,第八屆立法會責任重大,對議員素質的要求也很高,中央寄予厚望,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滿懷期盼。如今,從中央到香港都形成了共識:把今次立法會選舉辦成回歸以來最高質量的選舉,成為推動高質量民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夙夜在公,任重道遠。「賽場選馬」已啟幕,立會選舉倡競爭。如今,161位參選人都站在同一起跑在線,沒有任何人得到所謂特別的「祝福」,也沒有穩勝的名單,參選人須以政綱論高低、以能力決勝負、以表現爭認可。革故鼎新,破立並舉,廣大選民須以慧眼識別英才、以投票彰顯權利、以親身參與民主選舉為香港良政善治注入強勁動力。
代表性廣泛,彰顯制度優勢
從參選人名單看,161位參選人涵蓋政界、商界、專業團體及基層社區代表,呈現「老將與新秀共舉」、「資深與基層並重」、「實力與潛力兼備」、「傳承與發展同行」的趨勢,具有廣泛代表性,充分體現了新選舉制度的基本要求和顯著優勢。
第八屆立法會共設90個議席,包括選舉委員會界別40席、功能界別30席、地區直選20席。這樣的席位設置,旨在確保不同界別、地區和群體在立法會中均有代表,避免單一政治力量主導,完全符合香港實際,是香港民主實踐的新亮點。
其一,集思廣益,從善如流。多元社會更需傾聽各方聲音。一個社會越是構成複雜,越需要充分傾聽各方聲音。香港是一個移民城市,具有文化多元、族群多樣的鮮明特點,社會各階層、各界別、各地區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立法會作為政權機關,在香港治理中承擔着重要責任,發揮着關鍵作用;立法會議員作為「代議士」,必須把各利益群體的意見和建議帶到立法會,並促成民意轉變為政府的施政重點。參選人「五光十色」,體現廣泛代表性,有利於充分傾聽各方聲音,提升立法會的議政質量。
其二,廣開言路,從諫如流。「行政主導」更需廣納民意。基本法確立了「三權分置,行政主導,司法獨立,行政長官代表特區向中央負總責」的政治制度,新選制把「行政主導」落到了實處,為實現良政善治提供了堅實保障,這一積極變化有目共睹。同時,人們還應看到,在「行政主導」落實後,政府的責任更加重大,政府在作出重大決策前,應盡量把風險和困難預估得更大一些,把防範措施制定得更完備一些,從最壞處打算,向最好的方向努力。立法會肩負着監督政府依法施政的職能,參選人背景多元,有利於立法會審議更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的政策,促進良政善治。
高質量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強調民主不僅是程序性權利,更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工具。廣納群言、兼收並蓄,參選人具有廣泛代表性,這正是打造高質量民主的前提和基礎。
充分競爭態勢,體現民主真諦
有人歪曲今次立法會選舉「沒有競爭」,這毫無根據,完全是無稽之談!立法會90個議席皆有競爭,有的席位還是「三爭一」、「五爭二」的情況,這次選舉體現了「充分競爭」的態勢。
別有用心之人希望看到的是「惡性競爭」,企圖透過一場選舉搞亂香港社會,今次立法會選舉注定會令他們失望。因為,這將是一場公平競爭、良性競爭,充分體現民主真諦。
其一,一視同仁,優勝劣汰。香港的民主實踐為公平競爭、良性競爭提供了樣板。第七屆立法會以「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建言有為、實幹有成」的務實作風,辦成了許多以前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事,工作效率和效能大大提升,通過法案近130條,較上屆增長60%,不少議員為經濟民生事項殫精竭慮,贏得了市民的真心稱讚。實踐證明,立法會擺脫「泛政治化」的束縛,就能為香港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這也提供了一個樣板,這次立法會選舉的參選人需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贏得選民的認可。
其二,精心組織,廣泛動員。全社會力挺選舉的善意為公平競爭、良性競爭提供了有利條件。最近,特區政府精心組織選舉工作,不少政府團隊主要官員深入基層,進行選舉動員,令選民知曉選舉的諸多細節;為便利員工投票,本港許多企業、社會機構都表示,可提供半天假期,有的還提供交通補貼,有的鼓勵彈性上班。隨着關注選舉、關愛選民的一個個貼心舉措出爐,選舉的氛圍越來越濃厚,將使選民投票的信心倍增。
其三,銳意進取,精進不休。參選人積極進取的姿態是公平競爭、良性競爭的內生動力。此次選舉呈現無論資深望重的「老將」,還是初出茅廬的「新秀」,無論深耕基層的「代表」,還是扎根行業的「專家」,不少參選人已經亮出了自己的政綱,涵蓋創科金融、醫療服務、住房改善、勞工權益、區域融合等方面。可以看出,政綱取向務實多樣,緊貼經濟民生主題,剛一亮相,就引人入勝。
公平競爭、良性競爭,不是比拼「誰不行」,而是比拼「誰更行」;不是比拼「誰的火藥味更濃」,而是比拼「誰最有為民之心」;不是比拼「誰的人脈廣、派系強、後台硬」,而是比拼「誰的視野廣、實力強、作風硬」。旗鼓相當、勢均力敵,在嚴格遵守選舉規則前提下的充分競爭、公平競爭、全過程競爭,正是高質量民主的內涵。
沒有「祝福名單」,全憑實力比拼
有人炒作所謂「祝福名單」,散播「中央操控特區選舉」的話題,這是惡意抹黑選舉,否定新選制,企圖在立法會選舉期間製造混亂,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中央對香港特區擁有全面管治權,新選舉制度是否全面準確落實,中央有權監督。但中央對香港立法會選舉的關注,始終聚焦於憲制層面的原則引領和方向把握,確保選舉活動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決不會越俎代庖、越職代理介入選舉的具體事宜。
其一,原則引領,一以貫之。立法會選舉必須把「愛國者治港」原則落到實處,這是既定的原則。那麼,選舉的各個環節,包括參選人資格審查、選舉的宣傳動員、參選人宣講政綱、相關社團助選活動等是否體現了這一原則,中央必須關注,這並非「中央干預」,而是中央履行憲制責任。
其二,方向把握,定向引領。立法會選舉必須公開、公平、公正、安全、有序順利舉行,必須朝着高質量民主的方向努力。那麼,選舉是否有違法違規的情況出現、是否有「劣質民主」的表現、是否有損害香港由治及興大局的情況,中央必須密切注意。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特區是中國的一部分;香港特區的選舉屬於中國的地方選舉。不能把中央對香港立法會選舉的關注,解讀為「中央干預」。中央聚焦原則引領和方向把握,決不會、也毫無必要搞什麼「祝福名單」!
並無「祝福名單」,全憑實力說話。各位參選人應針對自己的選民群體,充分展現為民服務的滿腔熱誠、履職盡責的勤勉作風、創新創造的激情活力、清正廉潔的良好操守,贏得選民的信任。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多次會見香港立法會議員時表示,希望立法會議員成為香港良政善治的維護者、推動者。
「賽場選馬」已啟幕,期待此次立法會選舉呈現「萬馬奔騰」的盛況,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為香港的良政善治注入活力和動力。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