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97歲「DNA之父」沃森去世

時間:2025-11-09 05:02:07來源:大公报

  圖:1993年,「DNA之父」沃森在一面黑板前解釋DNA雙螺旋結構。\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綜合美聯社、CNN報道:當地時間11月6日,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去世,享年97歲。沃森兒子7日證實,沃森此前因感染入院治療,本周被轉移至紐約州長島的臨終關懷醫院後去世。

  沃森1928年出生於美國芝加哥,在印第安納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研究重點為遺傳學,1951年赴英國劍橋大學從事研究。1953年,年僅24歲的沃森與劍橋大學研究員弗朗西斯.克里克共同發現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這一發現不僅奠定分子生物學的基礎,同時帶動了醫學、法醫鑒證等領域的革命性發展。1962年,沃森與克里克及莫里斯.威爾金斯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沃森後來回到美國哈佛大學工作,後來轉入紐約冷泉港實驗室擔任負責人,專門從事癌症研究。

  不過,這位「DNA之父」外界評價兩極,據稱他本人性格偏執乖戾,常在公開場合貶低女性,晚年更因為發表種族決定智商的種族歧視言論,備受爭議。2007年,沃森接受《星期日泰晤士報》採訪時表示,他說對非洲的前景「本質上持悲觀態度」,認為「我們的所有社會政策都基於一個事實,即非洲人的智商和我們的一樣,但所有測試結果顯示事實並非如此。」這一言論引發嘩然,沃森公眾形象從此一蹶不振,實驗室負責人職務被撤銷,他道歉後獲保留榮譽頭銜。沃森在2014年選擇將拍賣自己的諾貝爾獎章,聲稱這是因為自己遭科學界排擠,最終以480萬美元落槌。2019年,沃森再次暗示種族與智力之間存在聯繫,名聲一落千丈,連榮譽頭銜都被撤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