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梁愛詩表示,若在《國歌法》本地立法前,出現大規模侮辱國歌行為,立法會有權在《國歌法》訂明可以追溯/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昨日表示,若在《國歌法》本地立法前,出現大規模侮辱國歌行為,立法會有權在《國歌法》訂明可以追溯。她又認為,毋須就《國歌法》以白紙草案形式諮詢公眾。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亦表明,《國歌法》本地立法期間會吸納市民意見,強調非每個議案都需公眾諮詢。另外亦有多名本港知名人士支持《國歌法》本地立法,相信可在尊重國家尊嚴與表達自由之間找到平衡點。/大公報記者 文 軒
毋須白紙草案諮詢公眾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將《國歌法》納入《基本法》附件三之後,本港上周四再發生球迷噓國歌事件。梁愛詩昨日出席活動後被問及有關《國歌法》本地立法是否會設追溯期的問題,她表明:「通常我們的刑法是沒有追溯力,但以前亦都有這樣的例子,不希望有人在草案提交至草案通過期間,做一些違法行為,當然要視乎影響有多大。行為會影響社會的話,我相信立法會有權加一句,法例可於何時前,即立法之前可以生效。」梁愛詩又認為,毋須就《國歌法》以白紙草案形式諮詢公眾。
張建宗表明,現時並非每一個議案都需要公眾諮詢,當局在《國歌法》本地立法過程當中,一定會吸納市民意見,立法會亦會舉辦公聽會,所有市民都有權去表達訴求,無必要執著於諮詢的字眼。
楊鳴章:唱國歌是自然的事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楊鳴章直言,作為國民,唱國歌是自然的事,不用將事情看得太過緊張,亦相信不會有香港人否認自己是中國人,若有人堅持不唱國歌,反而是「違反社會常態。」他說,回歸後,已有不少天主教學校教唱國歌,學生在升旗禮時亦會起立。
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指出,《國歌法》已經是香港法律一部分,雖然暫未有本地立法,但「不代表不應該尊重這條法例,特別是這條法例的背景精神。」他引述外界一些反對的例子,如在上洗手間、吃飯、駕車之時,聽到國歌奏起就要肅立,認為並無事實根據,只是「誇張推測」,不符合《國歌法》,用這些例子反對既「不公平」也「不理性」。他強調,「尊重國家尊嚴與香港表達自由之間,劃出適當平衡,是必要的。」他相信《國歌法》可找到平衡點。
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表示,《國歌法》本地立法愈早愈好,不希望審議時有議員進行「拉布」。對於噓國歌事件,他認為,是由於本港國民教育做得不夠好,作為中國人要發自內心尊重國歌,希望市民有更多相關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