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文大學工程學院首創自動懸浮驅動器
【大公報訊】記者楊州報道:一朵「筋斗雲」,任我四處遊?童年的夢想或不再遙遠,中文大學工程學院首創自動懸浮驅動器,有別於傳統的磁懸浮和氣浮,它的底部毋需軌道,便能自動浮起並且縱、橫向移動,不再受空間限制,其成本較傳統的懸浮技術低,有關技術仍處於初階。研究團隊相信未來五年內可應用於工業領域的精密儀器,長遠更可研製懸浮汽車,改變現時交通工具的形態。
中大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郭平及其團隊,去年開展研究自動懸浮驅動器。他們利用近場聲學原理的「懸浮」能力,並成功研發出可「移動」的裝置,其原理為自身發出高頻率的振動,與地面之間產生一層空氣膜,厚度小於0.1毫米,足以提供升起和前進的動力。
耗電少噪音低 成本僅500元
郭平表示,該驅動器目前最高負重達200克,未來兩至三年可提升60公斤,這個程度已可應用於工業生產線裏的物料運輸,如晶矽太陽能板等。
郭平指出,該驅動器的製作成本僅500元,目前的移動速度達每秒2.5厘米,耗電1.2瓦特,可載起200克,現時仍要依賴外置設備的供電,且只能在平面上移動,下一步將為該驅動器度身訂造一套微型供電設備,實現完全擺脫所有外置設備的狀態。與傳統的磁懸浮技術相比,他稱,聲學原理的優勢在於設計簡單、不受電磁波干擾、低耗電及低噪音,其應用場景更廣泛,並不需要配合無塵寰境使用。
郭平認為,該技術的發展潛力巨大,未來可應用於非接觸式檢測技術的精密儀器、自動化機器人玩具,甚至是科幻片展現的懸浮交通工具。他續說,精密儀器方面的應用,包括工廠內的物料運輸、在工件表面進行瑕疵或裂縫的檢測工序等。至於是否商品化,研究團隊於研究期間已諮詢有關商業機構,亦討論該技術的應用層面,並將於今年底或明年上旬向創科局申請資助,而該驅動器將於10月21日舉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17」展出,屆時市民可近距離認識該項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