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發展局會全力以赴,多管齊下以增加短、中及長期的土地供應 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本地發展商加大開發土儲力度,政府本年度的土地供應建屋量,僅須半個年度,便已超標完成,接近1.83萬伙,已超過全年推地目標約1.8萬伙,是2003年後所未見。然政府並不懈怠,繼續主導推出供應量,來季料可再多添近1900伙。另外,政府正研究210幅土地建住宅,料可供應31萬伙,七成建公營房屋,其中98幅完成改劃。
大公報記者 林志光
政府公布第三季度(10至12月)賣地計劃,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本年度首兩個季度內,由於來自私人發展及重建項目,其中主要涉及修改地契及換地等項目的交易特別暢旺,令源自私人市場的供應多達13020伙,此數字遠高於過去數年的數字,較前每年度多8000至9000伙。因此,即使來自政府、鐵路上蓋及市區重建項目的土地供應不多,政府首兩季推出6幅住宅地,提供約3140伙;另鐵路及市區重建項目各有一個,提供約2100伙,但首兩個季度的總供應量已達18260伙,超出政府長遠房屋策略所定未來十年,平均每年私人住宅供應量約1.8萬伙之數。
98幅土地完成改劃
不過,政府為維持持續及平穩的土地供應,在餘下兩個季度仍會繼續推出土地,第三季度(10至12月)便會推出三幅位於觀塘、九龍塘及上水的住宅用地,和一幅位於荃灣的工業用地。該三幅住宅地,可提供約1090伙;連同港鐵(00066)計劃推出的香港仔黃竹坑站上蓋第二期發展,及市建局推旺角商住重建項目,第三季度住宅供應料約1880伙。由於私人市場的供應是由發展商主導,在目前已有信息下,此類供應下季會劇減。即使如此,首三個季度的總供應也會超過2萬伙,而2014/15年度的總供應量也曾超過2.1萬伙。
黃偉綸指出,行政長官在競選政綱承諾會想方設法、與民共議、建立共識地大力開拓土地,發展局會全力以赴,多管齊下去增加短、中及長期的土地供應,以回應市民住屋和社會在經濟發展方面的需要。已研究作住宅用途的210多幅土地,可提供逾30萬個單位,其中約七成是公營房屋;而新近加入上述研究的25幅土地,料可建約6萬伙,公營房屋更佔達八成。他補充,210幅土地之中,有98幅已完成改劃。
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認為,政府本財年供應既已達標,餘下時間會略為放緩推地步伐,多留「彈藥」,特別中大型地皮以作未來供應之用。
政府自從2012年起取回土地供應主導權後,連同本財年在內,已是連續四個年度總供應達標或超標完成。本財年首兩個季度的總土地供應已超標完成,相信是2003年至今約十五年來未見現象。根據資料顯示,1999至2003年期間,由於私人市場同樣出現大量改契及換地個案,令當時每年總供應兩萬多至三萬多伙。然之後因市道續弱、政府採取暫停賣地及勾地政策等,令隨後十年的供應量急劇下跌,終導致目前樓價高居不下及供不應求的苦況。
多個大型改契換地項目落實
過去五個年度,均由政府主導供應,但在近年本地發展商不敵內地房企高價搶地下,惟有另覓出路。特別擁有大量土儲的大發展商,更積極透過修改地契及換地方式,發掘所持土地的發展潛力。首兩季逾1.3萬伙的私人市場供應中,新地(00016)與政府達成換地協議的屯門及西貢十四鄉兩個大型住宅項目,便提供約9000至1萬個單位。至於恆地及會德豐地產牽頭的財團,其提供逾6200伙的油塘灣大型商住重建項目,也有機會在未來半年內跟政府達成換地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