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廠商會會長兼電影出品人李秀恆(左二)希望透過電影帶出正面信息
【大公報訊】記者陳才逸報道:慈善電影《我們的6E班》希望推動社會共融的信息,在電影中飾演駐校社工的巴基斯坦人李文兒(Ivy)表示,少時來港經常被人歧視,後來努力學廣東話融入香港。廠商會會長兼電影出品人李秀恆慨嘆,現時社會爭拗不斷,不少年輕人有偏激的思想和行為,希望藉電影帶出正面信息,大家互相尊重,共建和諧社會。
《我們的6E班》取材自廠商會蔡章閣中學中的少數族裔、新移民和單親家庭,於該校任職聯絡主任的李文兒表示,五歲時跟母親來港,在同鄉的介紹下入讀伊斯蘭學校,起初「上堂完全聽唔明,學校老師都無幫我,完全唔會遷就我嘅程度。」而且經常被同學歧視和大聲取笑是「差仔差妹」,身體發出「好大陣味」,只敢躲在廁所內哭。
李秀恆:不求回報 盼解戾氣
李文兒為了融入香港,經常在家中看本地電視節目,在體育堂嘗試與同學溝通,又遇上好老師下課後為她解答疑難,令她廣東話在聽、講能力大有進步,而小三時默書時亦由「滿江紅」變成合格。身為過來人的她後來加入廠商會蔡章閣中學,希望幫助更多少數族裔學生,讓他們也可以融入香港。
李秀恆表示,他名下的「廠商會李秀恆特別基金」出資170萬元,用作拍攝這套電影的部分費用,又稱電影若票房好、有盈利的話,會將全數盈利撥歸學校發展,強調投資這套電影是「不求回報」。談到開拍電影的構想,李秀恆慨嘆香港以前是一個自由的城市,人與人互相包容尊重,可是現今社會爭拗不斷,不少年輕人排擠別人,自我中心,於是希望透過電影帶出正面的信息,啟發人們明白包容和尊重,才是推動共融和建構大同之道,讓香港能少一些紛爭、戾氣。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日出席中華廠商聯合會《我們的6E班》電影特別場時表示,李秀恆並不是投資在電影,而是投資在香港的下一代,投資香港的未來,對此受到深深的感動,又稱是「近十年來最熱血的校園青年電影」。
《我們的6E班》於9月21日至10月初上映,是由冼國林執導,講述一班擁有不同背景、國籍、文化的中學生面對不同程度的困擾,經校內充滿熱誠的老師開導和勉勵下,終能重拾自我,追求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