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專家解讀/大灣區成產業集聚核心載體

時間:2025-07-10 05:02:29來源:大公报

  中央財經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胡鴻雁表示,中國「十四五」期間經濟增量預計將超過3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前4年經濟增速平均在5.5%,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穩定在30%左右。這些數據系統勾勒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脈絡,這一成績不僅印證了中國經濟的韌性,更凸顯其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穩定器」作用。

  吸納4.7萬億外資 全球看好中國

  胡鴻雁指出,過去四年中國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86.4%,消費升級與產業投資形成良性互動,構築起經濟循環的「內生引擎」。這一結構轉型既抵禦了外部環境波動,也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內生動力。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民營企業數量較「十三五」末增長超40%,這一數據折射出市場主體活力的全面迸發,成為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增長極。過去四年,外商累計直接投資達4.7萬億元,超越「十三五」期間總額,印證全球資本對中國市場的長期信心。

  「區域協同發展呈現新格局,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以40%以上的經濟體量佔比,成為產業集聚與人口承載的核心載體。」胡鴻雁表示,其創新要素流動、基礎設施互聯與政策協同,不僅強化了區域競爭力,更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布局。

  專家指出,一系列成就的取得,源於中國對創新驅動、開放合作與綠色發展的堅定踐行。從內需挖潛到外需拓展,從區域協同到全球布局,中國正以高質量發展重塑全球經濟增長邏輯,為動盪變革的世界注入確定性力量。\大公報記者任芳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