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趙凱瑩報道:廢塑料轉化成膠粒涉及多項工序,回收業界稱,本港目前僅有10間以內的公司做到,而隨着內地收緊進口回收品政策,過往較少企業進行的「拉粒」工序將變成必須。
生產力促進局資料顯示,本地塑料回收商現時普遍只做收集、打包和出口工序。部分回收商會根據塑料的類型、顏色作分揀,再打包以獲更好利潤。但香港的土地和人手成本高企,故即使進一步加工處理可提升廢塑料的價值,這些加工程序也不普遍被業界採用。
過程涉及多重步驟
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表示,膠袋、膠樽及其他塑膠用品,均可加工製成膠片或膠粒原材料,但過程涉及多重步驟,包括利用塑料分揀機把塑料分類;再利用塑膠樽標籤和樽蓋去除機,把樽蓋、招紙移除;剩餘的塑膠經過壓縮及打碎機打碎後,便進入清洗及烘乾的程序;最後將清潔的塑膠碎片熱溶、拉線、冷卻、再切粒,變成塑膠粒的原材料。
他稱,香港現只有10間以內的大型回收公司,有能力進行俗稱「拉粒」的工序,將廢塑料轉化為原材料,其他中小型公司一般負責在社區收集、壓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