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逐步完善/落實逾百項措施 全力杜絕安全隱患

時間:2025-11-08 05:01:43來源:大公报

  海事處處長王世發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本港過去十多年持續推進提升海上安全措施,落實逾百項建議,包括今年元旦起將海上醉駕和藥駕列為刑事罪行;在8月推出創新的「船隻檢驗及測試計劃」,加強船廠、買方與海事處三方協作,在造船初期就共同確定所有驗收項目,從源頭杜絕安全隱患。

  三階段提升海上安全

  「過去十多年,制定及推動落實本地船隻安全措施的工作,一直在不斷推進,未來亦會繼續。」王世發表示,本港自2014年起分三階段提升海上安全,第一階段(2014至2015年)主要透過完善工作守則,提升本地船隻安全水準,例如要求載客百人以上的客船,在夜間及天氣不佳時航行,必須配備瞭望員、制定緊急應變部署表等。

  第二階段(2016至2020年)透過立法強化安全要求,包括強制載客百人以上的客船必須配備雷達、自動識別系統和甚高頻無線電通訊設備,規定船隻須提供足夠數量的救生衣給每位乘客,並對大型海上活動實施嚴格監管等。

  第三階段(2023至今)則深入至船員素質和公司管理文化層面,包括要求操作快速船的船長及輪機長須持有相關批准、推行「本地安全管理體系」、將海上醉駕和藥駕刑事化、新增健康申報制度、推行船隻檢驗及測試計劃等。

  設本地船隻圖則審批組

  此外,海事處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成立專門的本地船隻圖則審批小組,並為本地船舶建立了電子檔案和中央資料庫;在驗船方面實行「三級梯隊監管制」,加強監管;透過架構改革,改善人手編制及人員配置安排等。

  海事處制度改革督導委員會在南丫海難後提出多項提升海上安全建議,王世發形容「能做的都做了」,只有個別措施因實際考量未有推行。他舉例,當年有建議在船上配備「火箭炮」信號裝置,惟「火箭炮」屬危險品,天氣過熱甚至會自爆,考慮到香港海上救援回應快,未必需要靠「火箭炮」吸引救援隊注意,故最終決定毋須落實該建議。至於船員工作時數規管,由於社會未有共識而暫緩。

  提升海上安全法規已逐步完善,落實情況如何呢?王世發認為,雖然部分措施會增加經營成本,但業界都願意配合,以配備救生衣為例,甚少有船隻因救生衣不足而被判罰,特別是舉行大型海上活動期間,海事處及水警都會加強巡查。他以早前舉行的國慶煙花匯演為例,維港有近200艘船,相關部門檢查了其中約180至190艘船,檢查船上救生衣是否足夠、是否有乘客名單、船隻是否超速等,未見違例情況。\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肖泓宇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