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張月琪報道:教育局早前推出的「憲法與《基本法》」獨立單元教材,教育局昨發文稱,外界負面評論失實、誤導,指出教材是本着公開、專業和認真的原則製作而成,過程中獲不同的法律顧問提供意見,來自數十所學校的前線教師參與,亦曾諮詢律政司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以確保內容準確。
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陳碧華於「局中人語」表示,教育局一直以「多重進路、互相配合」的策略,透過不同學科的課程和學習活動等元素,推廣《基本法》教育。對於「憲法與《基本法》」獨立單元教材評論失實、誤導,為免公眾有所誤會,局方有必要加以澄清。
陳碧華表示,最近受無理批評的資料來自「《基本法》教材」中單元四、有關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相關的「活動2」內容包括引言、三篇參考資料和其他開放式問題。在教材的教師版中,局方已清楚註明「活動」的目的在通過一些有關香港市民集會遊行的趨勢,引導學生探索集會遊行的目的,啟發學習動機,同時讓學生明白集會遊行是參與公共事務的一種正常方式。
不斷增潤內容 優化學習
「活動」所提供的三篇資料對於集會遊行持不同看法,正是要讓教師透過資料所載的不同觀點,引導學生明辨性思考,反思香港居民所享有的自由,再表達自己對「示威遊行的自由」的看法。教育局選取這些觀點各異的報章資料,竟被斷章取義,曲解為局方的立場,實在令人遺憾。
陳碧華說,有關探究式學習不但可促進學生自學能力和多角度思考,亦能培養他們客觀評論事物的能力。陳碧華稱,《基本法》教育是必須的,教育局希望大眾能知道事實,並相信教師的專業能力足以持平地指導學生評論。局方在製作教材時會不斷檢視,如有需要會不斷增潤教材內容,優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