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教育的傳承都是經久不衰的話題,尤其在當下全球化、集約型的社會中,同門「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對於年輕一輩的科技創新之路,更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現代管理學中將此現象命名為「雁陣效應」。
正如中國第一本揭秘大雁精神的著作《雁陣》所提出的理念:「只有依靠團隊中較為有力量的大雁產生的動力影響,才能使得幼小的大雁在長途遷徙中省力、發揮最大的價值,從而完成長途遷徙」。同樣,在科技創新之路上,科技創新中「老鳥」將自己的經驗傳承給「菜鳥」們,才能讓學生在科技創新之路上愈飛愈高,愈飛愈遠。
而這一點,在我的學生謝澤昊身上得到了較好的體現,他現就讀於上海海洋大學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專業。謝澤昊從高中開始就接觸了青少年科學影像活動,高一完成的科學探究項目《冰箱,你真的是食物的「保險箱」嗎》,榮獲「第三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三等獎。此項目完成論文後,入選「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大學期間,面對專業跨度的鴻溝,謝澤昊依舊憑藉着高中時的科創熱情,在先前研究基礎之上,在全新的領域將食品安全與信息學科結合,承擔或參與多項省部級以上自然、人社類科研項目,以特殊的方式將自己的科學夢想延續。
雖然已經讀了大學,但是謝澤昊依舊和高中母校的科技創新教育工作保持着聯繫,課餘時間經常與科創指導老師交流最新的資訊動態。2016年10月,基於「公有雲下微信數字校園建設」的研究熱點,他帶領三名高中生開始探究「基於雲服務的高中校園信式微信服務平台」的項目。
謝澤昊從自己的參賽經歷出發,不僅在調查研究、環境搭建、編碼調試等環節給予學生了很多可行性的建議,而且在申報材料撰寫、項目包裝、路演答辯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細緻的指導,並犧牲寒假時間多次為參賽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和模擬演練,即使回校也保持密集的網絡在線指導。功夫不負有心人,「基於雲服務的高中校園信式微信服務平台」項目一路披荊斬棘,於2017「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決賽中,一舉獲得福建省二等獎,創造近年來我校最佳戰績,謝澤昊也成為全場最年輕的指導教師之一。
科技創新教育之路不是一種戛然而止的過程,而應是一段承前啟後的旅程。唯有代代相傳、發揮雁陣精神,才能使科技創新航道上的每一個人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