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蓮花是澳門的象徵,回歸祖國近十八年來,澳門「一國兩制」實踐和社會經濟發展,就像這綻開的蓮花,向世人展現其巨大成就和驕人業績。澳門「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舉世矚目,亦受到中央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讚揚。
正在澳門視察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昨日繼續其在澳門的三天行程。在與澳門社會各界人士座談時,他指出:澳門成功的基本經驗,在於堅持「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歸結起來有四點: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切實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和特別行政區行政主導體制,積極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愛澳主流價值。這是對澳門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持續保持穩定繁榮的經驗總結,也是對澳門在未來國家發展變化大背景下,繼續全面貫徹落實基本法,深入實踐「一國兩制」的激勵和鞭策,言簡意賅,寓意深刻。
澳門是一個只有三十多平方公里、實行「一國兩制」的迷你型特別行政區,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回歸近十八年來,在中央政府的重視、關懷和大力支持下,一步一個腳印地朝着全面落實基本法和與時俱進深入實踐「一國兩制」的方向邁進,終於有了今天的成就。伴隨着「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澳門經濟發展和民生事業的改善亦逐步展現出驕人成就。在兩年前回歸十五周年之際,經濟總量已由回歸時的502億澳門元,增加到4134億澳門元,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增長了4.8倍。人口數量上,由回歸前42萬增加到目前的63萬。土地面積也由回歸前的22平方公里擴大到30平方公里。這幾乎是一個現實版的神話,令人嘖嘖稱奇。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澳門回歸十五周年慶典時,曾以「桌子上也可以唱大戲」來比喻澳門「一國兩制」實踐所取得的成就。他指出「只要路子對、政策好、身段靈、人心齊,桌子上也可以唱大戲」。並指示「我們既要從澳門發展取得的進步和成就中堅定信心、增添力量,又要清醒看到澳門內外環境發生的新變化,善於統籌謀劃、群策群力、乘勢而上」。
張德江委員長此次受習近平主席委派視察澳門,目的在於「感受、考察、鼓勁」。在香港「一國兩制」實踐將近二十年,澳門的「一國兩制」實踐近十八年這樣一個歷史節點上,張德江委員長對澳門的視察,無疑具有總結經驗,推動「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特區實踐不斷完善、不斷深入的重大意義。尤其是在國家發展進入「十三五」規劃,中央政府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的新形勢下,「一國兩制」實踐如何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地向新的階段和新的縱深推進的當下,意義就更加深刻,對當前和未來的「一國兩制」實踐,無疑將會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澳門在回歸祖國後,由於獨特歷史因素影響,發展阻力比較小,「一國兩制」實踐得以順利展開,愛國愛澳力量不斷壯大,行政、立法和司法關係融洽,相互制衡,又相互配合,使得澳門基本法得到有效落實,並於二○○三年就二十三條立法,在各項事業取得成就,民生得以改善的同時,確實承擔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法律責任。
澳門「一國兩制」成功的經驗,精髓就在於正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這是澳門社會制度優勢和生命力不斷彰顯的關鍵,也是未來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特點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來源。
實踐證明,基本法得到完整、準確理解並有效落實,把握好「一國兩制」內在的辯證關係,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就有一個清晰目標和有效的保障,不僅社會穩定、政制向前發展,經濟和民生事業發展阻礙也會減少。否則,發展的道路曲折坎坷,也直接影響未來發展路向的選擇和持續發展的動力。
「一國」是「兩制」的必要前提和保障。國家發展日新月異,「一國兩制」的實踐亦要不斷向前發展。在國家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處理好「一國」和「兩制」的辯證關係,在國家「十三五」規劃,尤其是「一帶一路」大戰略,包括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中,找準定位、扮演好應有角色,充分發揮優勢,抓住難得的機遇,克服困難,化解矛盾,尋找新的突破,十分重要。只有把握好「一國」與「兩制」辯證關係,「兩制」優勢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才會有更好更快發展。
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澳門特區政府及市民正在為此團結一心、努力奮鬥。不久前,澳門特首崔世安在總結澳門的發展和「一國兩制」實踐時表示「我們應當主動作為,梳理總結澳門落實基本法的經驗,並以此引領新一輪的發展。同時,進一步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配套的制度和機制,促進基本法更為有效地貫徹落實,努力營造維護基本法權威,按照基本法辦事的良好氛圍。」
張德江委員長視察澳門,對香港社會亦是一個激勵。張德江委員長對「一國兩制」辯證關係的闡述,香港這個具有傳統優勢和得天獨厚條件的「一國兩制」特區,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