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活態遺產/搏克競技最難忘 傳承禮儀與力量

時間:2025-09-06 05:02:38來源:大公报

  此次輝騰錫勒草原之行,最讓記者印象深刻的就是搏克。長久以來,搏克被誤解為「野蠻的角力」。實則不然,搏克的每一件服飾、每一套動作,其實都凝結着遊牧民族的生存智慧。這種傳統摔跤,不僅是一項競技運動,更是承載着遊牧民族精神與禮儀的活態遺產。

  首先,搏克選手身穿的服飾「卓達格」,堪稱移動的文化載體。特別是用香牛皮製成的坎肩釘滿銅釘或銀釘,象徵着草原上的星辰,後背鑲嵌的圓形「吉祥徽」則寓意太陽與月亮,寄託着「長生天保佑」的美好祈願。比賽前,選手們會跳「鷹步舞」,模仿雄鷹展翅的姿態繞場一周,既展現對對手的尊重,也彰顯對自然的敬畏,這一儀式源自草原民族對鷹的圖騰崇拜,蘊含着「人與自然共生」的古老哲學。

  其次,搏克選手賽場上的每一個動作都暗藏禮儀和智慧。交手時需雙手輕觸對方肩膀示意開始,摔倒後勝者需立即扶起對手,全程禁用危險動作,體現「以禮始、以禮終」的競技精神。

  搏克中的低身旋轉「閃摔」,則源自放牧時躲避牲畜衝擊的技巧,借力巧摔的「絆腿」脫胎於馬背平衡的經驗,這些動作講究「以柔克剛」,與蒙古馬精神中「堅韌而不暴戾」的特質一脈相承。

  搏克是那達慕大會核心項目

  牧民達來表示希望用互聯網宣傳搏克這項運動,他表示,「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項蒙古傳統運動的歷史。我希望通過短視頻,讓這項運動被更多人知道,說不定能吸引些遊客來體驗。」

  如今,搏克已成為草原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名片。在烏蘭察布等草原地區,搏克比賽仍是那達慕大會的核心項目,年輕牧民通過拜師學藝傳承技藝,遊客則能在文旅體驗中了解文化內涵。搏克向世界展示草原文化的「力量」從未與「野蠻」掛鈎,而是與尊重、智慧、勇氣緊密相連。\大公報實習記者紅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