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化學早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知識的應用
195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鮑林(L Pauling)說:「化學是一門年輕的科學。」意思是說現代化學發展的歷史十分短暫,起步點是1803年英國道爾頓(J Dalton)提出原子學說,奠定學科的理論基礎;在這兩百年裏,化學理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飛躍發展,鮑林教授就是提出化學鍵理論解釋物質結構的先驅者。化學研究也發現各式各樣新的物質,例如發現納米物質和超導體,可見將來可以大大改善人類生活。 潘永強 香港科學創意學會理事
化學研究存在已久,古老的煉金術士和中國的方士都是化學家的先驅,他們將所有原料一鍋煮,在錯誤中嘗試摸索和探究,我國黑火藥的發明便是先賢的發現成果;化學也與人類生產活動分不開,古代把過剩的農產品釀酒,儲存食物,這可說是人類掌握的第一個生物化學反應和應用。
化學早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植物生長、雪花成形、火焰燃燒中,都可以體驗到化學,無論走到哪裏,廚房、洗手間也與化學品分不開,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知識的應用。
今天大多數化學的原理、法則,已經大異於當初引發鮑林做出評論的那些原理、法則了。
新的化學不太能劃分成像傳統化學那樣領域,也不斷擴展研究領域,與其他學科融合,例如物料科學和納米科學便是跨學科知識的拼合。大學裏教的化學仍然常按傳統分成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但是現在很少有化學家能宣稱,他們單純只研究某個領域的化學;嶄新的化學概念與分類不斷冒出,研究人員根據這些新概念與分類,重新定義自己的工作。
撇開思想與文化傳承不提,人類與其他生物最大差異的地方是我們懂得運用和改良工具,由石器時代開始,人類懂得利用不同物料作器具,由金屬到聚合物(塑膠)到今天的各種合成物料,使人類的生活質素不斷提升,各種物料的提取、製造、加工處理、廢棄和循環再用都是現代化學研究的課題。
生活質素把關者
分析化學是化學重要的分支,社會愈進步,驗證的工作愈來愈重要,它是生活質素的把關者,例如食水和食物的安全,每一天濾水廠的化驗室和食安中心的實驗室都默默地為我們把關,使市民飲得安全、食得開心;近代化學長足地進步,傳統的人手檢測方法已經被儀器分析取代,使化驗工作更快和更準確。
21世紀最有發展的新經濟行業是物料、能源、資訊科技和生物科技,除資訊科技外,其他三大範疇都與現代化學息息相關,作為一個現代人,不可以一點化學知識也沒有,若你是中三升讀高中的同學,選讀化學科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