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訊】記者許嘉信報道:內地對外開放初期以「三來一補」方式吸引外資,但受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加上全球貿易轉型,近年來內地加工貿易發展速度明顯降低。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積金局主席黃友嘉認為,內地加工貿易需要轉型升級,成為具備自我創新及打造品牌能力的產業。他建議國家的經濟政策要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援。
黃友嘉認為,在國家鼓勵創新創業的輿論氛圍下,加工貿易這種業務模式受累於「加工」這個定語,被歧視為落後生產力。他又表示,當前加工貿易發展還面臨着國際競爭愈加激烈和經營成本快速上升,特別是勞動力成本和環保成本的不斷上升,使發展加工貿易的國際競爭優勢減弱等多重壓力。
針對以上問題,黃友嘉建議,國家應在內地加工貿易基礎尚見健全,企業尚未廣泛性步入萎縮前,就加工貿易的課題組織跨部門的調研委員會,進行科學務實深入廣泛的調研,以理性的態度展開論證,以明確加工貿易是國家經濟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動力。另外,政府亦應向加工貿易的發展輸入更多的「正能量」,恢復對加工貿易優惠政策,同時清理那些不利於加工貿易發展且無明顯成效的法規制度。
黃友嘉認為,實現轉型升級亦需要政府支援。若國家能夠適當扶持,加工貿易企業定會有更大的發展和作出更大的貢獻。他建議國家應盡可能維持加工貿易政策的穩定性,繼續給予稅收優惠,以增強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