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八駿
2016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踐「一國兩制」經歷空前嚴峻考驗。
香港政治基本矛盾空前惡化。反對派與建制派兩大陣營基本分野未變,但在反對派陣營中增添一股新勢力——主張「本土自決」和「港獨」的本土激進分離勢力,他們引領和促使傳統「泛民主派」趨向激進,加劇香港社會分裂。在建制派中,若干政治團體、政治人物面對反對派來勢洶洶,在思想政治上顯露軟弱或搖擺。
本土激進分離勢力是2014年非法「佔中」運動的產兒,但是,在2015年11月第五屆區議會競選中,不敢公然打出旗號。第五屆區議會競選結果讓他們利令智昏,其中若干團體在2016年2月8日農曆正月初一夜,悍然製造了旺角暴亂。
旺角暴亂是香港政治基本矛盾演變的一道重要分水嶺和一個重要轉折點。所謂「分水嶺」是指,從那一天開始,在今後相當一段日子,街頭暴力將是本土激進分裂勢力不時使用的手段。所謂「轉折點」是指,暴徒喊出「香港建國」口號,意味着從那一天開始,在今後相當一段日子,爭取「港獨」與遏止「港獨」將是香港政治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現。
2014年非法「佔中」,僅僅在若干日子的若干時段、若干地點發生反對派與警方的衝突,總體看,是反對派大體保持冷靜的非法行動。不少人因此以為「佔中」不會再發生,更不可能預期本土激進分裂勢力發動旺角暴亂。
在旺角暴亂後,極端反對派沒有採取類似暴力行動已有10個月,不少人因此以為旺角暴亂已成絕響。但是,香港政治基本矛盾不可調和的性質決定,隨着遏止「港獨」鬥爭深入,困獸猶鬥的本土激進分裂勢力必將再次訴諸暴亂。
值得重視的是,本土激進分離勢力代表人物,在2月28日立法會新界東選區一個議席的補選中得到15.4%的選票;在九月四日第六屆立法會競選中,獲得六席,幾乎佔全部議席的十分之一。相信和支持「本土自決」、「港獨」的香港居民不多,但是,對他們寄予同情的香港居民不少。這意味着遏止「港獨」將是一場長期、艱巨的鬥爭。
建制派對於「港獨」嚴重性的認識是在鬥爭中提高的。若干重要人士曾經公開宣稱「港獨」是一個偽命題。特區政府為第六屆立法會參選人設置了「確認書」以阻止「港獨」分子取得參選資格,但是在執行上形同虛設。
本土激進分離勢力的代表人士不僅鑽進了第六屆立法會,而且製造了令全球華人震怒的宣誓事件。就在建制派重要人士畏首畏尾之際,中央果斷地行使憲制權責,全國人大常委會迅速解釋基本法第104條,給予「港獨」勢力以迎頭痛擊,同時也為特區主要公務人員確立了愛國愛港應有規範。今後,人們不僅會嚴格監督有關公務人員是否莊嚴、莊重、真誠地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是否莊嚴、莊重、真誠地宣誓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而且,會嚴格監督他們是否言行一致。
建制派、尤其愛國愛港中堅力量必須清醒認識,香港政治基本矛盾愈益惡化,跨過了重要分水嶺,越過了重要轉折點,今後的鬥爭更激烈,今後的形勢更複雜。
一方面,反對派已陷於空前思想政治困境。傳統「泛民主派」政治團體在2016年普遍完成了領導層的新老交替,但是,無法形成統一的思想政治路線。公民黨傾向「本土自決」卻欲保持一定距離。民主黨不贊同「本土自決」卻提不出明確的政治主張。於是,在立法會宣誓事件中,公民黨和民主黨的重要成員站到了支持梁頌恆、游蕙禎的行列。
在特區高等法院就梁頌恆、游蕙禎上訴案裁決後,「港獨」在本地法律和政治層面已成過街老鼠。但是,陷入思想政治困境的傳統「泛民主派」和窮途末路的本土激進分離勢力,不會自動退出,相反將竭力維護他們的存在。反對派在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中取得超出其預期的席位,讓他們產生了壯大勢力的期盼。
另一方面,第五任行政長官競選空前錯綜複雜,反映建制派亟需加強思想政治引導,鞏固和加強團結。
建制派是特區第三屆政府主要領導層提出來的一個概念,用以代替之前已習慣使用的「愛國愛港陣營」。建制派標籤,有適切的一面,即:涵蓋所有身居特區建制而支持政府管治班子的政治團體、政治人物;也有不適切的一面,即:弱化愛國愛港,掩護有違全面準確理解和執行「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言行。頗為諷刺的是,率先挑破這一標籤不適切一面的,是同「九七」前港英政府有千絲萬縷聯繫的建制派中的若干政治團體、政治人物,他們公開同特區政府管治班子作難。
建制派標籤不適切一面還表現在,所有立法會議員都處於建制,都受基本法第104條規範。因此,愛國愛港中堅力量必須高舉愛國愛港大旗。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