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團體籲關注慰安婦

時間:2016-12-26 03:15:10來源:大公網

  圖:李美娜呼籲特區政府為慰安婦樹立一座銅像及興建歷史博物館 大公報記者楊州攝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何紫芊報道:昨日聖誕節,適逢「香港淪陷」75周年紀念日,民間組織「歷史監察網民自發」在香港大會堂進行「香港也有『慰安婦』」分享會,該組織召集人李美娜稱,在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時期,共有一萬名婦女被日軍施暴,灣仔、銅鑼灣、上水、粉嶺和梅窩均有「慰安婦」幸存者,卻無人關注,生活艱難。她希望政府重視歷史和受害者,做好慰安婦的援助工作,同時呼籲社會尊重歷史、正視歷史。

  昨日的分享會上,李美娜分享了她收集到的一些史料和證詞,包括一些曾與「慰安婦」接觸的人關於她們的記憶。李美娜說,其中一名「慰安婦」長年獨居在鐵皮屋裏,她臉上因被日軍士兵劃傷而留下長長傷疤,被周圍居民稱為「醜婆婆」。據一個名叫「雲梓」的女孩的日記描述,其六歲時注意到被劃花臉的婆婆,在經一段時間相處,婆婆視雲梓如孫女一般,但因一次見到「雲梓」玩日本玩具後,便不再理會「雲梓」,聽聞婆婆在十年前的一個冬天凍死了。而「雲梓」日記中還記載了另一位「慰安婦」的遭遇,她右手五隻手指都被截斷了一半。

  李美娜引述史料稱,1941年12月24日,日本兵在銅鑼灣一家店舖內強姦民女,「黑色聖誕」後一夜又有日本兵強行進入養和醫院,部分護士亦遭姦污,「即便到了1944年,香港已經有了好幾個日軍慰安所,日軍士兵強姦民女的情況仍然發生」。

  李美娜說,很多「慰安婦」都患有創傷後壓力症(PTSD),今年88歲姓羅的本港現存戰爭性暴力幸存者的自白就曾經這樣講到:「過去的事我很想忘記,只是無法忘記,又不敢面對」。

  她感嘆說:「老人們去世時都心有不甘,因為正義還未得到伸張,但她們相信這一天總會到來。」昨日雖為聖誕節,但仍有很多長者來到分享會,他們的出席和關注提醒着人們,逝者已逝,生者務必自勉,以爭取「慰安婦」應得的權利、道歉和補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