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基礎建設完善技術外銷商機大

時間:2016-12-23 03:15:29來源:大公網

  圖:運輸署正研究在行人過路處設置智能設施

  香港在智慧城市發展的起步或較其他地區及國家緩慢,但有初創公司負責人認為,香港勝在有完善基礎建設,及足夠人口密度測試技術,故發展仍有一定優勢。有智能運輸協會代表認為,本港若將技術試驗後行銷海外必是重大商機。

  本港人口密集、基礎建設完善,有充足的科研人才。光傳感有限公司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林兆明認為,人口密集是發展城市的優勢之一,「有些城市人口可能只得30多萬,即使將部分技術發展了,經濟效益亦較低;有些城市人口過多、地方太大,要去測試技術,困難亦會增加,而本港人口密集,有近800萬人口,既有足夠人口密度測試,使用時亦合乎經濟效益。」

  比部分城市「贏在起跑線」

  林兆明又提到,本港基礎建設完備,WiFi熱點數目充足,網絡幾乎遍布全港,交通設施完善,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發展城市,比部分東南亞城市已是「贏在起跑線」,本港只需將所有設備智能化,例如在交通方面,道路貫通全球,當局不用重新興建道路,而是在道路上加裝如監察器等設備,比起「從無到有」、由零建設容易。

  香港智能交通運輸系統協會會長彭德成亦認同,本港道路狹窄、高樓大廈密集,充滿香港特色,當技術或設施在香港也行之有效,便可以套用到其他地方,將技術外銷。他以道路收費系統為例,新加坡現時較為領先,已經實行第二代,以GPS(全球定位系統)技術,確認車輛進入及離開的範圍,從而收費。而現時仍然普及各地的第一代,則是設有「龍門架」的ETC,不用停車、不用行指定路線已可以直接扣錢,一旦技術可行,便可領先全球成為唯一的技術標準,吸引他國仿效。台灣ETC近年發展篷勃,彭德成解釋,全因當年台灣堅持不引入外來技術,自己開發,於是成功研發後,更將技術出口。台灣經濟部於去年10月成立系統整合推動平台,助台灣廠商以系統整合模式拓展海外市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