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教育線上/北都大學城明年推發展概念綱要

時間:2025-09-29 05:01:46來源:大公报

  圖:蔡若蓮表示,「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已正式展開工作,預計明年推出北都大學城發展概念綱要。\大公報記者凱楊攝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日就新一份施政報告多項教育政策作出回應。她表示,「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已正式展開工作,預計明年將推出發展概念綱要;同時,教育局將成立「留學香港專班」,聯繫政府不同部門一同宣傳「留學香港」品牌。

  至於直資學校可申請增加班數及每班學生人數的「試點計劃」,蔡若蓮強調措施不會影響本地生資源分配。\大公報記者 郭如佳

  施政報告就北部都會區大學城,提出成立「大學城籌劃及建設組」。蔡若蓮表示,行政長官李家超非常重視北都發展,目前小組已開展工作,正參考世界不同大學城的發展模式和成功經驗,預計明年會推出概念發展綱要,認為推展進度已經很快。  

  參考各地大學城成功經驗

  蔡若蓮指,去年已與本港大專院校的代表會面,詢問對北都大學城的初步意向;三批大學城土地最早將分別於2026年(洪水橋)、2028年(牛潭尾)及2030年(新界北新市鎮)供使用。三批土地的發展定位及願景考慮以產業為導向,例如在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一帶,融合鄰近高端專業服務和職業專才培訓聯動發展;牛潭尾一帶則可考慮配合新田科技城和河套區的整體創科發展,包括生命健康科技產業,並與第三間醫學院及綜合醫教研醫院等聯動發展。蔡若蓮表示,院校要結合北都發展並互相配合,亦要配合本港八大中心需要及國際教育樞紐建設,並非只將原來校舍搬遷到新校舍。 

  談到第三間醫學院,蔡若蓮表示,專責小組已經開了多次會議,從專家的角度完成了意見,現進入從財政角度審議意向書的階段,會在適當的時候盡快公布有關進展。

  施政報告提出,為了招攬更多國際教研人才和學生,教育局會成立「留學香港專班」。蔡若蓮指,專班聯繫政府不同部門,包括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人才服務辦公室、經濟貿易辦事處等,並會與八大院校一同到海外宣傳「留學香港」品牌,吸引對香港認識不多,但具有出外留學潛力的國家和地區,例如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她強調,香港天然資源有限,除外匯儲備外,預計未來人口老化速度快,唯有人才儲備乃經濟持續發展關鍵,亦可為國家培育更多創科頂尖人才。

  蔡若蓮補充,部分地區對科研人員及學者態度未算友善,而香港擁有五所位列全球百強的大學,具備獨特優勢,應用兩文三語及匯聚東西文化,非本地生或科研人員較容易適應本地生活,且無語言障礙;加上本港教育基建完善、科研實力強,在全球具高吸引力。香港國際化、多元化的學習氛圍亦有助學生開闊視野及建立人脈網絡。

  被問及本港的非本地生是否以內地生為主,蔡若蓮指,現時全球最大的留學輸出國是中國和印度,強調增加非本地生數量外,多元化及國際化都很重要;而香港的天然資源不多,除了外匯儲備,人才儲備亦相當重要,可為國家發展培育更多創科頂尖人才。

  蔡若蓮:絕不資助非本地生

  施政報告提出容許直資學校申請上調班數及每班學生人數的「試點計劃」,可擴大錄取持學生簽證並自資入讀的非本地生,料最快2026/27學年推行。蔡若蓮舉例稱,現時小學直資學校每班最多收生33人、中學則41人,但課室容量可達45人,學校可利用當中差額額外收生,強調計劃不影響本地生獲取錄的機會。她表示,學校要確保師資等配套齊全,相信各校會考慮其自身條件及可容納學生人數,循序漸進地增加,當局不預計非本地生人數會有很大增幅。

  此外,明年起每間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生自費學額將由現時四成提升至五成。蔡若蓮強調,調整不影響本地生資源分配,院校不會一次過用盡所有配額,而是分四年循序漸進,每年逐步增加,院校可按師資、設施和宿舍等配套節奏發展。她重申,不論學費或其他費用,政府絕不會資助非本地學生。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