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507病人受惠車上心電圖

時間:2016-10-29 03:15:14來源:大公網

  圖:左起:瑪麗醫院急症科部門主管徐錫漢,瑪麗醫院急症室駐院專科醫生張健碩,香港消防處助理救護總長(港島)張子德\大公報記者郭艷媚攝

  【大公報訊】記者郭艷媚報道:救護車上為病人照心電圖推行快一年,有效縮短診治時間,降低死亡率。瑪麗醫院急症室與消防處合作,為15部救護車配備心電圖機,幫助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在入院前先做檢查,即時傳送資料供醫生參考,目前有507名病人受惠。

  「12-導程院前心電圖」先導計劃於2015年11月12日開始推行,為期一年。該計劃目標病人是瑪麗醫院在港島西及南區服務範圍的心胸痛病人。

  瑪麗醫院急症室駐院專科醫生張健碩表示,根據瑪麗醫院資料顯示,截至今年8月31日,有507名病人在救護車接受了院前心電圖,40位病人需於急症室聯絡心臟科醫生診治,當中19人在急症室登記前已聯絡心臟科醫生,18人接受了緊急「通波仔」手術。

  縮診治時間 降低死亡率

  張健碩補充,未有院前心電圖時,病人由急症室登記至「通波仔」的平均時間為125分鐘,有院前心電圖的相關時間縮短為85分鐘,與國際水準一致。至於病人30日死亡率方面,沒有院前心電圖死亡率為12%至20%,有院前心電圖死亡率則降至8%。他解釋,病人在救護車上做心電圖,可即時傳送資料供醫生參考,醫院可以更好調動所需儀器和人手,盡早安排心臟科團隊進行緊急「通波仔」手術,因此能提升治療效果,改善病人存活率。

  香港消防處助理救護總長(總部)張子德指出,截至今年6月30日,405位接受院前心電圖病人中,有55人拒絕接受該檢查。他建議病人善用救護車服務,亦希望延長先導計劃時間,擴大服務範圍,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