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月第二個周四是世界視力日(World Sight Day),定出這個日子之目的在於喚起全球對失明、視障和視力保健的關注。
筆者月中閱報,讀到一份報章以此日子為題的專題報道,當中訪問了一位視障的女士,道出視障人士日常面對的挑戰。
其實,該名女士於三年前曾進行角膜移植手術,稍為改善了右眼的視力,但一年後出現排斥狀況("She was found to have corneal graft rejection a year later."),令其視力還不如一名初生嬰兒。
"graft"有轉移的意思,於上文(跟醫學有關)所指的就是移植。移植皮膚可以用"skin graft", 移植骨是"bone graft"。當然,用"transplant"來指移植也可。在園藝學的領域,"graft"就有接枝的意思。
若把"graft"放到政治層面,則有貪污、受賄,即以不正當手法獲取金錢的意思,在美式英語中較為常用。
較早前廉政專員指一些候任議員對其指控不但影響了其個人的誠信,還影響了反貪機關的聲譽("ICAC Commissioner accused a group of incoming lawmakers of undermining his personal integrity and the reputation of the anti-graft watchdog.")。"anti-graft"就是反貪。
上月底,韓國的新反貪法正式生效("The new anti-graft act came into force end of last month in South Korea."),旨在禁止公務員、記者以及教師以其職權謀私。
不少國家地區都面對貪污的問題,且看看韓國法例生效後的情況。